•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重慶發現唐宋時期摩崖石刻 或揭佛教川渝繁衍路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17
      重慶5月16日電 (記者 孟幻)重慶市考古所16日發布消息稱,該市潼南縣崇龕鎮發現一處唐宋時期摩崖石刻。當地考古人員已完成一期搶救性發掘,共出土佛像283尊。該處遺址的發現對揭示佛教在川渝地區傳播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距今上千年的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重慶市潼南縣崇龕鎮薛家村社張家灣北部山腳下。2011年8月,當地農民在采石施工中發現該處遺址。

      重慶考古所勘探處工作人員徐進稱,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呈東西走向,長30米、殘高4米,最低處距地表1.5米。崖腳前經考古發掘發現有明清時期建筑遺跡,但破壞嚴重,布局不明晰。已暴露于崖壁的造像共有43龕、283尊,并發現文字題記27則。

      據初步推測,千佛寺摩崖造像在時代上可早到中唐,晚至元明,其中以晚唐、北宋時期造像為主。其藝術風格留有濃重的盛唐遺風,以體現“貴而美者,故以豐厚為體”的豐腴形態為表達重點。

      當地考古專家稱,千佛寺摩崖造像規模較大、時代較早、保存較好,且造像題材豐富、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佛教考古價值。已發現的佛像面部圓潤飽滿,雙耳肥碩垂肩,身著袒右或通肩式袈裟,結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蓮臺之上。菩薩像則多為頭戴高花幔冠,飾以尖桃形頭光,細眉彎目,扭腰鼓腹,衣紋輕薄透體,天衣華麗而繁復。

      不僅如此,千佛寺所在的潼南縣崇龕鎮,臨近佛教造像興盛的重慶大足、四川安岳等地,該發現豐富了渝北、川中東部地區的石刻造像實物材料,亦對研究佛教在川渝地區傳播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