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南海沉船遭大肆盜掘 盜寶者為哄價砸60萬件珍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2-13
      海底魅影盜寶 絲路古船遭劫  

      在采訪“南澳一號”水下考古中,記者了解到,僅在我國南海海域,就藏著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這些船上載有中國絲綢、陶瓷、珍寶等,其價值難以估量。然而,多年來,國內外的盜寶人把目光盯在了這些海底文物上。

      沉船遭盜寶者大肆盜掘

      一直以來,海底沉船都是神秘的寶藏。在中國古代,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沿岸和中東地區;或向東航行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海上貿易、交通路線——“海上絲綢之路”。在上千年的時間里,在這條絲綢之路上沉沒的船只難以計數。據中國歷史博物館海下考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僅在我國南海海域,就藏著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澳习囊惶枴迸c近年來考古發掘的“碗礁一號”沉船遺址、“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和打撈起的“南海Ⅰ號”都是這條絲路上散落的珍珠。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沉船遺址有很多被國內或國際上的盜寶分子盯上,遭到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破壞。

      資料顯示,1996年西沙“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被當地漁民發現后,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來自境內外的許多不法分子,以水下爆破、手工挖掘等手段,在附近海域大肆非法打撈西沙水下文物。同樣,福建的“碗礁一號”不但曾遭盜掘,附近海域的其它沉船也遭到盜掘。

      對于古代沉船被盜掘,“南澳一號”水下考古隊領隊崔建告訴本報記者,文物執法主體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但在實踐中文物部門缺乏海上執法能力,沒有必備的船只和設備,只能聯合邊防、海軍、漁政等海上力量。面對洶涌浩瀚的大海,海上文物考古和文物執法,比陸地上更為困難。

      中國水下考古是被“逼”出來的

      在中國水下考古界常說著一句辛酸的話:“中國水下考古能有今天,是哈徹‘逼’出來的?!敝敝?0世紀80年代,水下考古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然而國際盜寶人的一次盜寶行為,卻震驚了中國文物界,催生了國家級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邁克·哈徹,頭上罩著“英國頭號尋寶家”、“最出色的海洋探險家”等光環,然而在國際海洋考古學界,他的名字已經等同于“災難”。1970年,哈徹在澳大利亞成立了一家海洋商業打撈公司,專門打撈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擊沉的商船和軍艦。一個偶然的機會,哈徹遇上了第一艘古船——一艘載有22000件中國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一舉獲利數百萬美元。

      他接著盯上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哥德馬爾森號”商船。根據檔案記載,1752年,這艘商船滿載著中國的瓷器、黃金從廣州駛往阿姆斯特丹。然而,在航行了16天以后,這艘船不幸觸礁沉沒。

      1984年,哈徹探測到了這艘沉船,并且將船上的貨物——239000件瓷器和125塊45公斤重產于南京的金錠全部打撈出水。同時出水的還有兩門青銅鑄炮。1985年,這些瓷器現身荷蘭的嘉士德拍賣行,最終實現了兩千萬美元的成交金額。一次性拍賣數量如此巨大的中國文物震驚了全世界,中國國家文物局當時曾派出陶瓷專家耿寶昌和馮先銘攜3萬美元嘗試回購其中一部分,然而在整整3天的拍賣中,擁有優先競拍待遇的中方代表居然連一次舉牌的機會都沒得到——每一件拍品的起拍價格都在估價的10倍以上。

      在國家文物局的努力下,1987年底,中國第一家水下考古機構——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室成立了。

      為賣高價砸碎60萬件珍寶

      1848年,荷蘭人詹姆斯·哈斯伯格寫了一本名為《東印度航行指南》的小手冊。這本小手冊提到了“泰星號”巨型帆船殘骸。

      “泰星號”的沉沒堪稱“東方的泰坦尼克”號。這是一艘長50米、寬10米的巨型帆船。1822年1月14日,“泰星號”從廈門港出發,駛往爪哇(今印尼)。船上壓艙的是上百萬件德化窯瓷器,還有2000名乘客。不幸的是,當船駛到中沙群島時,船體觸礁沉沒,只有198人死里逃生。

      1999年5月,哈徹的團隊發現了“泰星號”的蹤跡,他派出的潛水員看到的是驚人一幕:在深達30多米的海底,有一座小山一樣的堆積,方圓足足有400多平方米,這全都是瓷器。其中包括100多萬件康熙年間的中國瓷器,幾乎件件都是精品。他隨即做出了一個讓同謀者都為之顫抖的決定——動手砸。于是,60多萬件在他看來成色略遜的“海撈瓷”沒有毀于海難,卻毀于國際盜撈者之手。此舉不僅便于他快速運輸,也幫助他哄抬了價格,剩下的35.6萬件瓷器最終被運到德國,共拍得3000萬美元。

      哈徹從來都“說不清楚”打撈的地點。對于“哥德馬爾森號”,他拒絕回答詳細位置。而古航海日志顯示,這艘中國商船在香港西南海域觸礁沉沒。對于“泰星號”,他自稱在“赤道南部兩度、爪哇北部、蘇門答臘東部和新加坡南部之間的某處海底”,但事實上,他的船隊如幽靈般在香港海域勘探了一個多月。

      令人扼腕的“黑石號”

      令中國文物界人士扼腕的還有“黑石”號唐代沉船。1997年和1998年德國人沃特法先后在東南亞海域發現古沉船鷹潭號、馬熱尼號。在這些古沉船上,裝運著14世紀的中國明朝文物、11世紀的宋朝珍寶。1998年他又在勿里洞島外海一塊黑色大礁巖附近發現了一艘裝載寶物的唐代沉船,并將其命名為“黑石號”。同年,他以“探海公司”為名義,對“黑石號”進行打撈,

      據悉,這艘難得一見的中國唐代沉船屬于九世紀上半葉。裝載著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運往西亞、北非的中國貨物?!昂谑枴贝驌莆奈锾沾芍破范噙_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國陶瓷。比較奇特的文物包括10件金器,金器之精美可媲美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金銀器。其中的八棱胡人伎樂金杯高10厘米,比何家村出土的兩件八棱胡人金杯尺寸還略大些。另有24件銀器、18枚銀鋌和30件銅鏡,銀鋌單件重達2公斤。長沙窯瓷約56500件,器型以碗為主,其次為執壺。其他器型包括杯、盤、盂、盒、罐、熏爐、油燈和少量生肖瓷塑。打撈瓷器還包括200件浙江出產的越窯青瓷、350件北方白瓷、200件北方白釉綠彩陶瓷和700余件廣東地方窯口燒造的粗糙青瓷。打撈出高達1米的西亞風格長柄高足壺,造型修長而奇特,在國內同樣造型的產品從未發現過。南京博物院的張浦生先生更是感嘆:“‘黑石號’是個罕見的寶庫,其中的寶藏內涵豐富、數量龐大、保存完整?!弊罱K,新加坡“圣淘沙”機構在購買了被打撈文物的數年展覽權之后,在2005年籌資3000萬美元將其整批購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