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開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0-16]
邯鄲10月15日電(馬繼前 霍發林)10月15日下午,位于河北武安市磁山鎮的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
磁山文化遺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臺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17公里,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7300年。此發現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考古學上定名為“磁山文化”,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館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展出出土文物1100多件,遺址保護大棚面積2800多平方米,再現了出土挖掘之初的磁山文化歷史場景。記者在館內看到,眾多磁山文化遺址以模型形式展現,配以燈光栩栩如生,出土的各種陶器擺放有序。
據武安市委書記孟廣軍介紹,今年6月份,中科院地質地球研究所呂厚遠課題組,對遺址植物遺存進行研究,結果證明,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武安先民就開始種谷、飼養家畜、制作生產生活用具,進入了人類最早的文明。這一發現,把我國黃河流域種植粟的記錄提前至距今約一萬年,填補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農業史對種植粟年代的認識。(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