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碉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8-13]
最近,沉寂百年的廣東開平碉樓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姿百態的建筑風格和裝飾藝術,是開平碉樓讓人嘆為觀止的精華所在。大多數碉樓為中西合璧。古希臘的柱廓、古羅馬的卷拱和柱式、伊斯蘭的葉形卷拱和鐵雕、哥特時期的卷拱、巴洛克建筑的山花等,都融進了開平的鄉土建筑之中。這些中外建筑風格組合,多種建筑類型交融的開平碉樓是從何而來的呢?
開平碉樓始建于清初。當地不少青壯年作為“契約華工”拋妻別子漂洋過海做苦力,有些血汗積蓄后,便請僑居國的建筑師繪制碉樓藍圖,帶回家鄉建造。一時間,民間有“無碉樓不成村”之說。開平碉樓鼎盛時期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
為了防盜賊、避洪澇,碉樓大多為四五層,狀如碉堡,墻固窗小,頂四邊設有槍眼、了望臺、火藥炮、銅鐘、報警器、探照燈、發電機等裝置。主要有鋼筋水泥樓、磚樓、泥樓和石樓。
開平碉樓建筑之精美,風格之多樣,保存之完好,分布之集中,在國內獨一無二,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曾勝泉) 羊城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