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重要文物得到及時搶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3-20]
新華社重慶電(記者李佩 蔡敏)正在三峽庫區加緊搶護文物的考古專家說,三峽工程不會對三峽文物造成重大破壞,三峽庫區所有重要文物都將得到及時搶救。
參與制定三峽文物搶救規劃的中國文物研究所專家喬梁說,我國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超過以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型水利工程。目前,三峽庫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考古工地。
遠離北京“隱居”在三峽深谷、長年探尋古遺址的喬梁,只是上千名活躍在三峽庫區的考古專家之一。據介紹,為了在2009年三峽蓄水發電前,讓所有可能藏有重要文物的遺址和珍貴的地面文物免受“滅頂之災”,我國三分之二以上有考古資格的文物單位云集三峽,1087處文物點將在2009年三峽大壩建成后得到搶救與保護,總投資預計逾10億人民幣。
為了搶時間,考古專家們還嘗試在600百公里的三峽庫區動用最先進的現代科技,如遙感技術、探地雷達等,無需大面積開挖土地,就能迅速找準遺址方位,野外考古的規模、質量和效率因而大大提高。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