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處文物古跡獲世界遺產證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9-02]
中國最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四處文物古跡,正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遺產證書。
這四處文物古跡是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湖北省鐘祥明代皇家陵寢顯陵和河北省清皇家陵寢清東陵,西藏自治區拉薩大昭寺(布達拉宮-大昭寺擴展項目)以及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擴展項目(包括滄浪亭、藝圃、耦園、獅子林及退思園)。
它們于去年底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被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由此,自一九八五年參加《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所擁有的世界遺產總數升至二十七處(組),位列西班牙(三十六處)和意大利(三十四處)之后,排名世界第三。這二十七處中包括文化遺產二十處,自然遺產三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四處。
世界遺產證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決議制作與發送。據悉,隨著近年來世界遺產數目的較快增長,國際組織已要求對申請列入名錄的項目嚴格把關,并在關注世界遺產價值標準的同時更強調世界遺產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間分布的均衡性。為此,今后每年申報的新世界遺產數及各國分配的數額將會受到限制。
在今天的頒證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表示,上述形勢對加入《公約》較遲卻擁有眾多遺產品類與數目的中國形成了較大壓力,今后的申報工作將難以再大批量同時申報,而必須遵循“少而精”的原則。今后,中國世界遺產工作的重點將是加強管理與保護,包括制訂專門法規,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建立與完善監測體系,改進和加強有效、周全的管理制度,及時做好相關的保護工作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