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陜西安康發現南明永歷、興朝錢 為明末農民軍遺留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11
      西安7月10日電(記者 冽瑋)記者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地處巴山腹地的陜西省旬陽、平利等縣繼2006年后,近日再次發現南明永歷、興朝通寶大小錢,其中永歷通寶系當十大錢,興朝通寶有小平、折五、折十三種,版式各有不同。有關專家稱,這是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此間與清軍浴血奮戰時所遺留。

      據文獻記載,永歷通寶為南明永歷政權鑄幣。有“廣東版”、“臺灣版”及“貴州遵義版”之說。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大西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在川北西充鳳凰山遭清軍伏擊犧牲后,其養子孫可望入滇自稱東平王,改號興朝,與張獻忠余部在川南、云貴一帶,采取“聯明抗清”的策略,于順治九年(1652年)迎永歷帝朱由榔于貴州安隆。奉永歷正朔,孫可望受封為秦王,于永歷三年(1649年)在其貴州遵義錢局鑄行權銀錢—興朝通寶大小錢及永歷通寶大錢。按興朝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種。小平錢背穿下鑄“工”字,形制與張獻忠所鑄大順通寶基本相同。折二、折五背文“五厘”,折十錢背文“壹分”,有大小兩種版別。永歷通寶大錢也有“五厘”、“壹分”之別,亦有大小兩種版別。此次發現的永歷通寶背“壹分”為大錢小版。

      安康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其地“東接襄沔、西連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四塞奧區、形勢險要”。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形環境宜于農民軍迂繞回旋,流動作戰。自明崇禎七年到崇禎十四年(1634——1641年),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自鄂入陜或自川入陜,先后深入秦巴山區、破城池、殺貪官,連克安康境內之白河、旬陽、漢濱、平利、漢陰、石泉、紫陽、嵐皋數縣區。朝野震驚,四方響應,從者達數萬人。

      清軍入關后,殘酷鎮壓南明政權和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摒棄前嫌,主動聯合南明政權,奔赴抗清第一線,轉戰南北,收復失地,縱橫數省。茍延殘喘的南明政權迫于形勢,對起義軍大加封賞。此次發現的永歷、興朝通寶大小錢,就是張獻忠養子孫可望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歸順永歷政權后,在其轄地貴州遵義錢局開爐鑄造的。

      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后,余部在川、陜、鄂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繼續堅持抗清斗爭達二十多年。清康熙四年八月,清政府派明威將軍李守戎率數萬大軍進山圍剿,起義軍傷亡慘重,最終失敗。

      陜西安康歷史博物館專家沙忠平表示,陜西安康各縣區相繼出土和發現的永歷、興朝通寶錢,為研究明末農民起義軍在陜南活動,特別是大西政權余部“聯明抗清”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