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陜西首次系統性發現5000多年前中國人用藍田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04
      考古往往充滿了神秘與驚喜。我省考古人員近日在白水下河遺址發現了5000年前人類使用白灰的遺跡,在藍田新街遺址發掘出了100余件跟生產、使用玉有關的文物,首次系統性地發現了5000多年前中國人使用藍田玉的珍貴資料。


      白灰蓋房意義非凡

      白水下河遺址位于陜西白水縣雷村下河西村,考古人員在這里陸續發現了200多座5000年前仰韶、龍山時期的房屋遺址,并發掘了龍山時期的甕棺葬群。更令考古人員欣喜的是,在遺址上發現了人類使用白灰的遺跡。

      近日,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在下河遺址發掘了兩座仰韶中期向晚段過渡的大型房址。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鵬程介紹說,兩座房址距今約5000年,其中一座房址殘存建筑面積263.4平方米,殘存使用面積217平方米,復原建筑面積364.85平方米,復原使用面積304.5平方米,可以說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期單體房址中最大的一例。距其不遠還有一座大型單體房址,殘存建筑面積112平方米,殘存使用面積92平方米,復原后的建筑和使用面積分別為240.66平方米和181.44平方米。兩座房址平面均為五邊形,有內外兩層墻體,地面分為上下兩層,地面以下鋪設草拌泥,草拌泥之下或經火烘烤或經夯實。

      張鵬程說,這兩座房址的地面均為料姜石燒制而成的白灰地面,為目前所知最早使用白灰地面的房址之一。這兩座房址的發掘對仰韶時期的建筑技術以及該遺址聚落結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藍田玉飾物體現追求

      考古人員在藍田縣的新街遺址發現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玉料,譬如玉條、玉石塊等,明顯的制玉工具有石鉆、石鉆帽、石鉆頭和石鉆心等,以及一些作為裝飾品的玉笄、玉環等。這些玉制品及治玉工具的出土,為仰韶晚期開發利用藍田玉提供了實物佐證,也為史前時期治玉工藝研究增添了重要標本。

      據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邵晶介紹,新街遺址的主要文化內涵為仰韶文化晚期和龍山文化早期,共發現上述兩期的房址3座、窯址9座、窖穴(灰坑)400座、灰溝33條以及驢骨坑1座,同時出土了大量的生產工具、日用陶器以及裝飾品和藝術品。

      引人注意的是,在與房址伴出的眾多灰坑等遺跡中出土了大量遺物。石質的工具類主要有斧、刀、鑿、鉆、杵、球、網墜和砥石,還有打制陶刀、陶紡輪、陶輪盤以及骨質的鏟、錐、針等。除日用陶器豐富外,其裝飾品主要有玉笄、石笄、陶笄、骨笄、玉環、石環、蚌飾、綠松石珠、魚形骨墜等,顯示著其時人們豐富的精神世界和藝術追求。

      邵晶說,藍田自古出美玉,戰國時期著名的“和氏璧”據研究就是藍田玉。中國人5000多年前已開始出現較成熟的玉藝術品,但是考古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玉器一直十分稀少,這次與玉器相關的文物如毛坯、成品、廢品與廢料等系統性地出土,在早期玉器史上尚屬首次。實驗室的相關檢測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