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遼代帝陵陵園門址首次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2-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于2010年下半年對遼代祖陵陵園黑龍門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祖陵是遼代開國皇帝的陵寢之地,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陵園四面環山,僅在臨近祖州城的東南方向有一個狹窄的通道,筑有一個陵門,被考古隊稱為一號門址。

      《遼史·地理志》載“太祖陵鑿山為殿,曰明殿?!T曰黑龍?!庇纱丝芍?,一號門址即《遼史》所載之“黑龍門”。

      遠遠望去,只見“黑龍門”兩側山勢陡峭,形如闕樓?!昂邶堥T”整體略呈“凹”字形,城門部分窄于兩側陵墻,它由門道、墩臺、陵墻、慢道、涵道等和高大的城樓建筑組成,保存較為完整。城門兩側連有夯土陵墻,東陵墻內側有慢道;門道、墩臺和陵墻上面均有高大的城樓建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董新林介紹說,“黑龍門”應為一門三道建筑,現存東、中兩個門道,保存較好。二門道均采用梁架木結構,東西兩側下鋪有石地栿,其上置木地栿,木地栿上有卯口,上插13或14根排叉柱?!斑@種門道基礎結構為中原漢唐宋諸朝考古所未見,獨具特色?!倍铝终f。

      考古隊還在“黑龍門”發現兩個墩臺。墩臺主體為夯土,南北外側下部為包石,上部為包磚。東墩臺保存較好,西墩臺破壞嚴重。城門兩側均筑有高大的陵墻,東陵墻上殘存一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建筑,開間寬度不一。東側墩臺和東側陵墻的頂部,都發現有覆盆式石柱礎和磚瓦殘塊,表明當時上面都應有高大的木構城樓建筑。從原地面上殘木構件和大量灰燼推定,祖陵陵門上的木構建筑毀于大火。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