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契丹文字元代后失傳 創制之功非遼太祖一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17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不止一次地聽到專家說及“契丹大字”、“契丹小字”。什么是契丹大字?什么又是契丹小字?它們又都是誰發明的?

      契丹文字研究專家劉鳳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提及契丹文字,很多學者將功勞全歸功于耶律阿保機,但事實并非如此。

      契丹文字因時而生

      唐代末年,中原紛亂,藩鎮割據。契丹貴族首領耶律阿保機乘機統一各部,并于907年稱帝,916年建立契丹國,也即我國歷史上興盛一時的遼王朝。契丹王朝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南北對峙,在極盛時期,疆域東至渤海,西至金山和流沙,南至今河北中部、山西北部,北至外興安嶺,設立五京:上京臨潢府即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東京遼陽,南京即今北京,西京大同。有州、軍、城156個,縣29個,部族52個,屬國60個。


      據史料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之后,由于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需要,先后創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字。

      劉鳳翥介紹:“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之稱不是由于字寫得大小,而是由于創制時間的先后,還有其他一些諸如拼音程度強弱的本質性的區別?!?br/>
      據有關史料記載,契丹大字始制于遼太祖神冊五年,即920年正月初二,制成于時年九月十四,并下詔頒布實施。契丹大字的制作,共用了八個半月的時間。

      創制之功非太祖一人

      由遼寧省博物館編纂的遼金史專家閆萬章的文集中這樣說:關于契丹大字的制作者和字數,過去的史書都把創制契丹大字的功勞記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賬上。事實究竟怎樣呢?

      據宋人王溥《五代要會》卷二十九《契丹》條說:“契丹本無文記,唯刻木為信,漢人陷番者,以隸書之半,就加增減,撰為胡書,同光之后,稍稍有之?!?br/>
      閆萬章認為,由此可見,契丹大字制作之人是“漢人陷番者”增減漢字偏旁部首之筆畫制作而成。但歐陽修《五代史記》卷七十二《四夷附錄第一》則說:“至阿保機稍并服旁諸小國,而多用漢人,漢人教之以隸書之半增損之,作文字數千,以代刻木之約?!币虼伺袛?,契丹大字是漢人教契丹人增減漢字偏旁之筆畫制作而成,其字數有數千之多。

      《契丹國志》卷二十三《國土風俗》條亦有大致相同的記載。有專家研究稱,耶律阿保機終生忙于政治和軍事,恐無暇親自創造文字。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教授王靜如早在70多年前即已指出:“至若創制之人,雖史稱太祖,然余恐其力有所不勝,或竟非其所為亦屬可能?!币虼?,契丹大字很可能是在耶律阿保機的倡導之下,由契丹族和漢族中的知識分子創制而成。

      參與創造契丹大字的人中應當有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他們的《遼史》本傳分別說:

      “突呂不,字鐸袞,幼聰敏嗜學。事太祖見器重。及制契丹大字,突呂不贊成為多。未幾,為文班林牙,領國子博士、知制誥?!?

      “耶律魯不古,字信寧,太祖從侄也。初,太祖制契丹國字,魯不古以贊成功,授林牙、監修國史?!?

      劉鳳翥說,由于創制的功勞已經記在了耶律阿保機的身上,而實際的創制者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等人只能享受“贊成”創制之功。至于參與創制契丹大字的漢人,雖然《五代史記》和《契丹國志》中都提到“漢人教之以隸書之半,增損之,作文字數千”。然而史書失載了這些教遼太祖創制契丹大字的漢人的姓名。

      契丹小字的創制者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迭剌。據《遼史》卷六十四年皇子表,耶律迭剌接待回鶻使者,與回鶻使者“相從二旬,能習其言與書,因制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皵瞪佟笔侵钙醯ば∽直绕醯ご笞值臅鴮懛柹??!霸撠灐笔钦f能把契丹語表達得系統又全面。我們只知道契丹小字創制的時間比契丹大字晚,具體創制的時間由于史書失載而不可考。

      字數少,又能把契丹語表達得貫通而全面——這種較之契丹大字先進的契丹小字創制以后,落后的契丹大字并沒有廢除。因為契丹大字名義上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創制的。遼朝也遵守歷代的傳統:“凡是太祖高皇帝決定的事情,不管是對還是錯,在本朝一律照章執行?!币虼?,終遼一代,兩種契丹文字和漢字一直通行于遼境,用以書寫契丹語的各種文獻和書籍,或用以把其他民族語言文字的書籍翻譯成契丹語的書籍。

      契丹文字在歷史中湮沒

      兩種契丹文字創制后,主要用于刻記功碑、著諸部鄉里之名,寫外交書函,可符牌,寫詩,譯書,考試等領域。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創制開我國東北古代少數民族創造文字之先河。以后女真文字、蒙古文字、滿族文字的產生無不直接或間接受契丹文字的影響。

      金代建國初期雖然就創制了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然而契丹文字并沒有隨著遼代的滅亡而滅亡,兩種契丹文字仍然通行于金代前期。例如刻于天會十二年(1134)的契丹小字《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刻于天德二年(1150)的契丹小字《蕭仲恭墓志銘》、刻于大定十年(1170)的契丹小字《金代鎮國上將軍墓志銘》,以及刻于大定十六年的契丹大字《李愛郎君墓志銘》等均是金代使用契丹文字的證據。

      金明昌二年(1191)“始詔罷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不會隨著一紙詔書的頒布就立即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會寫契丹文字的人仍會繼續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契丹文字,金朝沒有統治到的地方如西遼也還在使用契丹文字。元代的耶律楚材曾說:“及大朝(指蒙古)之西征也,遇西遼前郡王李世昌于西域,予學遼字于李公,期歲頗習?!弊阋哉f明西遼仍通行契丹文字。劉鳳翥考證后認為:“耶律楚材可能是最后一個明確見于史書的通曉契丹文字的人?!?br/>
      1211年,西遼政權被乃蠻王屈出律篡奪,仍用西遼國號。1218年,西遼被蒙古所滅。契丹文字也就失去了最后一個支持它的政權,走上自行衰滅的過程。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大遷徙和大融合時期。

      在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除了達斡爾作為族群被保留下來,云南省阿、莽、蔣姓的“本人”還保留著對本民族的記憶和認同感之外,絕大多數的契丹人都被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了。沒有了說契丹語的契丹人,記錄契丹語的契丹文字也就隨著契丹民族的消亡而消亡,逐步成為不為人們所識的死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不斷更替,用契丹文字書寫和翻譯的各種書籍也全部失傳,僅在宋人王易的《燕北錄》一書中摹錄了幾個已經面目全非的契丹文字的符牌。

      到了明代,契丹文字已經徹底消亡。明代四夷館編的《華夷譯語》中有女真館來文和雜字,卻沒有契丹館來文和雜字。這就說明,明代既不存在契丹民族,也沒有人認識契丹文字。就連明代的大金石學家趙崡也認不出契丹文字,見了《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之后說:“一字不能辨,蓋女真字?!眲ⅧP翥對記者說:“明代學者如此,清代學者錢大昕、王昶、葉昌熾和現代學者郭沫若等人也是如此。連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都區分不清,更別說認識契丹文字了?!?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