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現9座保存較好宋代龍窯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16]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桂林永??h窯田嶺窯址方家寨窯場和塔腳窯場展開大規模搶救性考古發掘,連片開挖清理出9座保存較好的宋代龍窯,4個明清時期的葫蘆形窯。
據介紹,這9座龍窯建造在斜坡地上,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窯身最長約45.5米、寬2.2至3米之間,窯頭普遍較窄,窯尾比較平緩且寬。走進窯址,可看到在龍窯兩側分布著許多大小深度不一的坑洞。此外,文物工作者在一座龍窯發掘現場邊坡上,還清理出4座不同于宋代時期的葫蘆形窯,這4座窯用于明清時代。
窯田嶺宋代窯址的發掘現場還發掘出一處作坊遺跡,這塊區域規整見方,作坊區內有很多長寬2至3米的大坑。這些坑緊湊相連又單獨成形,有淘洗池、煉泥池、沉淀池等,這在廣西瓷器考古中是首次發現。出土器物的總重量約60噸,多為瓷器,其類型多樣制作精致,有碗、碟、盞、盤、壺、罐、瓶、杯、燈、香爐、腰鼓等。其中,出土大量可復原的腰鼓殘件是本次發掘的重大發現之一。
根據出土的瓷器產品,考古專家初步認定,這些瓷器最早燒制時間大致始于北宋中期,在北宋晚期達到瓷器生產的鼎盛期,主要銷往海外。
截至目前,本次發掘工作歷經10個月,發掘面積約8000平方米,為廣西歷年瓷器考古發掘面積之最?! ?(記者 劉曉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