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數千條胡同所剩不多 胡同博物館慘淡經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9-28]
在前不久北京召開的“十二五”規劃首場市民建言會上,圍繞“如何打造北京城市新名片”主題,來自各行業的30名代表各抒己見。退休市民王中興提出,北京應建立老北京胡同博物館。他說,老北京的數千條胡同造就了獨特的胡同文化、北京人性格和人際關系,現在這些胡同被拆得所剩不多了,建立老北京胡同博物館很有必要。
對于此項建言,北京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表示將進行研究,建議都將被整理后送至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進一步吸納,“十二五”規劃最終可能在明年人代會上發布。
已有胡同博物館慘淡經營
一城北京,半城胡同,那是舊時京華的風貌,如今這半城胡同已失卻一多半。據已再版十多次、忠實記錄和梳理北京城變遷歷史的《城記》一書披露,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有胡同7000多條,到上世紀80年代變成3900多條,隨著舊城區改造速度的加快,胡同以每年上百條的速度消失,現在只剩下不足1000條?!侗本┩韴蟆吩d文稱“北京地圖倆月換一版”。
胡同是北京的歷史文脈和城市肌理。專家介紹,北京的城市肌理由胡同和四合院組成。按照明代創設、清朝沿用的規制,北京全城分為36坊,坊下分牌,牌下設鋪,鋪下才是胡同。這種城市社會生活和居民管理一層層轄制的組織形式,表現出中華民族周詳縝密的創造力和城市的管理能力。北京城的古都文化、民俗和市井風貌也被人概括為“胡同文化”。
加強胡同保護,是多年來許多專家的集體呼吁,而建立老北京胡同博物館事實上早已成為有識之士的行動。
日前,筆者到位于北京豐臺區著名景點盧溝橋附近的胡同張北京民間藝術館采訪。被修繕成一片整齊古樸的青灰色建筑的宛平老城內,城最西頭的一座兩層平房就是胡同張北京民間藝術館。售票窗口空無一人,古色古香的博物館在蒙蒙細雨中更顯冷清。博物館里只有3名游客在參觀?!拔覀兪且患易?,孩子有北京博物館通票不用買票,我和老人花40元買了兩張票,不貴?!痹诒本┠掣咝H谓痰膭⑴空糁AЫ蚪蛴形兜赜^看沿著博物館墻壁曲折盤旋的百米微縮胡同?!霸谶@條胡同里,人、車、馬、樓、作坊應有盡有,消失已久的行當和老店鋪也可以找到,一切都惟妙惟肖,再現了老北京市井文化和風土人情?!?br/>
“別看這條微縮胡同只有100米長,制作卻耗費了10年工夫,共有800多個造型各異的泥人、200個店鋪,建筑風物都是根據史料還原的?!辈┪镳^主人張毓雋介紹,這些年他一直扎在胡同里,用相機記錄胡同里的人和物?!皩σ严龅牡赇?,我通過書籍查詢或問老北京人,根據老人們的描述記錄店鋪的特征?!崩蠌堈f。在多年積累后,他辭去在郵局的美術設計工作,投身到建立博物館的個人夢想中。
張毓雋告訴筆者,這里是北京100多家博物館中唯一的胡同主題博物館,也有一定知名度,自2007年藝術館建館以來,共接待了中外游客、貴賓及政府領導10萬余人,海內外上百家媒體做過相關報道。胡同張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移動博物館還走進了北京20多所大學、社區、單位,贏得贊譽?!安贿^博物館開業3年來一直入不敷出,為節省開支,現在只留下一名員工,水電氣能省則省?!?br/>
建胡同博物館需要政府扶助
業內專家分析,現在提議建胡同博物館,由于其性質的專業,民辦的可能性很大,這樣的話,幾乎可以預料:它必將面臨生存問題。
事實上,民營博物館一直面臨生存和發展困境。上世紀90年代,隨著文物市場逐漸開放、民間收藏復興,各地興起了建民辦博物館的第一個高潮。其中以北京的觀復博物館、古陶文明博物館、紫檀博物館、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金臺藝術館和重慶的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最為著名。據統計,截至去年,我國文物部門登記注冊的民辦博物館達386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3.3%。然而,運營成功者寥寥,被迫關?;虺鍪壅卟辉谏贁?。
今年8月,因拆遷問題,國內第一家民營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再次面臨搬家的尷尬?!皩⑵浣ǔ擅娣e為3萬平方米的永久性博物館是我的夢想,不過很難?!庇^復博物館館長、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說。觀復博物館創辦13年來搬過多次家,1997年在琉璃廠開館4年后遷至朝陽區,2004年又搬到東北五環外。
圈內人士告訴筆者,依靠馬未都的人氣,觀復博物館目前每年參觀人數約5萬人,非??捎^?!安┪镳^雖聲名日隆,但地理位置日漸遠離城市中心。沒有固定館舍,缺乏穩定客流是博物館發展中的痛?!瘪R未都的無奈代表了許多民營博物館創辦者的心聲。
同樣偏遠、位于朝陽區高碑店民俗文化村的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館長姚遠利向筆者介紹,博物館2007年開館時靠門票收入基本能維持運營,可是去年甲流疫情和今年的校園安全事件讓學生客流銳減?!拔乙詾橛心敲炊鄬氊?,一定能吸引很多人,現實情況出乎預料?!?br/>
“民營博物館以專業、主題類為主,內容和門類豐富且星羅棋布,和公立博物館在文化資源、地理位置上形成互補,是難得的社會文化資源,保住優質民營博物館,避免其關、停、賣,造成資源流失,是當務之急,其求生努力寄希望于政府援手?!币h利說。
曾分管博物館工作的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自樹認為,政府可嘗試“民辦公助”,根據民營博物館藏品、影響力進行全部或部分資助,或給國有博物館政策支持,讓其以辦分館名義托管民營博物館,提供資金、技術、人員支持。同時引導民營博物館走社會化之路,由可吸收民間資金的NGO組織運營管理。
“建胡同博物館,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考慮。民營博物館社會化還包括找企業資助、認養、冠名,但無利可圖是橫亙其間的問題。都說民營博物館所有者不愿放棄所有權,‘養不好,又放不下’,我是放得下,可愁的是多年苦覓找不到這樣的企業?!睗M臉苦笑的張毓雋建議,如果決定按市民提議興建胡同博物館,從建設到后期運營都應該考慮以政府投資為主。
留住胡同 留住京味
“我創作微縮胡同就是想留住京味,留住胡同里濃濃的人情味,找回兒時的夢?!睆堌闺h說,他們家是祖輩五代都生活在北京的滿族人,他從小在北京南城的胡同里長大,對胡同有著深深的眷戀。1986年,老張居住的玉清觀胡同拆除。
和玉清觀胡同的命運一樣,北京的許多胡同已經或正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F在外國人、外地人來北京,常熱切詢問的一句話就是“北京的胡同在哪?”近年來盡管北京陸續劃定了包括什剎海、國子監、南池子在內的數十片“歷史文化區”,加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處于北京政府保護規劃的古城面積在擴大,其在北京古城62.5平方公里總面積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但保護的速度遠比不上建設和危舊房改造的速度。
有人說,文化創意給胡同注入新的活力。時下“胡同人家”旅館和南鑼鼓巷、煙袋斜街、方家胡同、五道營胡同成為北京旅游的熱點,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在這里交融,文化休閑街區也確有特色,然而在這些人聲鼎沸、商品和服務多少有些趨同的胡同里,在所謂的胡同文化產業鏈中,卻很難找到胡同本身的天然韻味。
“盡管目前經營不景氣,但相信是暫時的,因為胡同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潛力巨大?!睆堌闺h認為,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創意才能體現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個性和優勢。北京急需完整展現城市特色、民風民俗的綜合旅游場所,傳統的八大景點是中國的標志和驕傲,但這些景點大多展示的是皇族文化,單一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形式也顯得很乏味。而近年來新興的中華民族園、歡樂谷、雕塑公園、世界公園、798藝術園區等,并不是有關北京文化的旅游景點。因此以深度體驗為主的有關北京文化的旅游業態是當下首都旅游市場的空白?!罢l做到了前面,誰就搶下了市場?!睆堌闺h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