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珍貴文物被埋淤泥,爛尾工程令人揪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8-31
    據報道,作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六安王漢墓,堪比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但如今開發保護工程卻停滯不前,成了“爛尾”工程,大量珍貴文物浸泡在霉變的淤泥堆中不知歸處,現狀“慘不忍睹”,令人揪心。

      文物古跡是文明的載體、歷史的見證,也是一個民族的標志和象征,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欣賞和歷史價值,也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滄海變遷,歷經歲月洗禮的文物古跡能重見天日實屬不易。漢王墓中的珍貴文物被埋沒在淤泥中,這個“爛尾”工程實在令人惋惜。

      文物古跡的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決定了它的珍貴性。至今,我國保護和挖掘的古代遺址也不是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能夠流傳于世的文物古跡會日漸減少。如今的高樓大廈可以推倒重建,可浸透著歷史文化韻味、飽含古時人類生活情趣的古跡,是不能復制、再生的。我們國家要擔起文明古國的美譽,就必須有諸多的名勝古跡來支撐;如果沒有了這些,怕是文明古國的美譽也就失去了應有的風采和內涵。

      作為當代社會的建設者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保護遺址、保護人類共有的財富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尊重歷史,對歷史、對后人負責任的表現。我國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文物保護工作。不管是規劃欠缺、資金不足,還是體制不順等原因,重點文物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關鍵還是在于地方政府有沒有重視起來。當六安王一號漢墓發掘成果引起海內外關注時,當地政府提出保護原址,并制定了“一館三園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設與保護計劃,總投資超過2億元。若該計劃能按期完成,這一古跡自然成了地方的文化品牌。然而,事實卻不盡如人意,由于投資主體不明確,地方政府對遺址保護的搖擺不定,使得這個“藍圖”至今仍是一張“畫餅”。對于地方政府來說,這個可遇不可求的重大文化遺址,顯然成了燙手的山芋。


      保護遺址的責任重大,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懷著對古人的敬重之情、對歷史的虔誠之意和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執著探索,來履行當代人的義務。如果毀壞了,對子孫后代而言,也是莫大的罪過。因此,保護文物古跡,要在能力的范圍內,科學規劃、統籌協調,不貪求大而全,只求維護遺址原貌、保持既有風格。同時,地方政府也應該開辟多種途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監管機制,確保文物古跡能長存于世,以此來展示東方文明古國的燦爛歷史神韻。 周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