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發現春秋超大型城址 屬東周考古重大突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16]
今天(12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在蘇州召開發布會,經過近一年的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目前初步認定蘇州木瀆、胥口一帶山間盆地內,存在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超大型城址。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認為,迄今為止的階段性成果,在中國考古學歷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國考古東周歷史上的重大突破。
李伯謙告訴記者,多年的考古對于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均有眾多發現,對于吳越的了解卻并不很多。東周時期諸侯國并起,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在東南地區即為吳國與越國。只有發掘研究出這一時期這些諸侯國的情況才能復原東周時期整個政治、社會的面貌。
2009年秋季以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蘇州西部山區及周邊地區的先秦時期遺存進行了綜合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這是首次對東周時期吳越地區大型遺址進行的大規??脊耪{查和發掘。
2009年11至12月期間,聯合考古隊對西南部山間盆地進行區域考古調查,完成了盆地內約25平方公里的區域調查和主要地表以及現象的記錄及標圖工作。根據現有成果,在這塊盆地的南北兩端發現了城墻遺址,且南北兩道城墻相距達6728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蘇州古城聯合考古隊領隊徐良高告訴記者,僅從南北城墻的距離判斷,這是目前為止,在南方地區發現的東周時期最大的一個城址。共發現并登錄土墩遺存235處,其中數百米以上的長條形土墩應是古代城墻。
此次考古還確定了5處古代遺址,即馬巷上石器作坊遺址、南野竹制陶遺址、廖里村遺址、橫涇郎遺跡、上堰頭遺跡。最令人欣喜的是,考古中還發現東周時期吳越地區重要的建筑材料——瓦,這是首次在東南地區發現這種高等級建材。這一發現顯示古城址內有高等級建筑的存在。
根據已往的調查資料和考古發掘成果,蘇州西部山區地帶存在大量的東周時期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其中有真山、陽寶山等許多是高等級墓葬。此外,附近還有嚴山玉器窖藏,出土了一批吳國王室級別玉器。此次發現的城址是具有都邑性質的城址,規模大,內涵豐富。同時期在其周邊還存在著一批大小不等、功能不同的城址,如越城、魚城、朱方、云陽等等。因此專家初步認定蘇州木瀆、胥口一帶山間盆地內存在一處超大型遺址,其性質應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城址。
下一階段,聯合考古隊將圍繞城址的范圍、結構與布局,周邊同時期遺址、以及王陵等各等級墓葬進行調查、發掘與研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