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7支龍窯保存完好 寶溪青瓷藝人百年護“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29
    杭州5月28日電(記者 童靜宜 通訊員 姜愛華)2009年,龍泉青傳統瓷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陶瓷界首張“非遺”名片。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讓龍泉青瓷多了一份責任,那就是對傳統燒制技藝的保護和延續。近日,記者在寶溪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這個離龍泉市區近百里的偏遠鄉鎮,依然保存著最傳統的青瓷制作技藝,雖然規模不大,但一百多年來一脈相傳。這是寶溪青瓷藝人百余年來努力的結果。


      7支龍窯保存完好

      步入寶溪鄉溪頭村,迎面而來的幾條龍窯依崗而建,氣勢如虹。這些古窯歷經百年風雨,至今整體風貌仍保存完好,依稀尚有爐火的氣息。

      77歲的老窯工金品告訴記者,由于煤氣窯成品率高,幾支龍窯幾年前都先后?;鹆?。

      金品14歲就步入制瓷行業。1959年,他開始在龍泉瓷廠的寶溪分廠燒窯,此后,就一輩子從事燒窯工作,直到龍窯?;?。為此,對龍窯,金品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金品說,寶溪共有12支龍窯,大多建于民國時期,也有幾支建于清代,主要以生產民間家用器皿為主。后來由于為煤氣窯所取代,古老的龍窯逐漸退出實用生產領域。

      位于溪頭村老橋頭附近的龍窯,是最遲停燒的。該支龍窯長18米,外寬3.5米,高2.2米,共14間,一窯可燒制上萬只碗。窯主丁紹清對當年的龍窯盛況記憶猶新,他說,“每逢燒窯,火出窯尾,烈焰騰空,數里之外均可看到”。

      寶溪青瓷藝人曾軼星說,“龍泉市窯工在北宋時期就建立了龍窯,一直持續到現在它的結構都從來沒有改變過的,龍窯應該是非??茖W的制瓷工具”。

      近百年來,在中國歷史上,發生無數次的歷史巨變,寶溪也不例外,但是這批龍窯都沒有受時代變遷影響。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著一代代對龍窯有著深厚感情的青瓷藝人在愛護著它們,才讓它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但是,12支龍窯停燒之后,命運也各有不同。因其占用面積較大,有幾支龍窯在幾年前被村民拆除了,現在僅剩下7支。而目前,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下,近期溪頭村組織人手進行了清理,7支龍窯已煥然一新。

      寶溪鄉負責人說,放眼全球,難得一見如此密集的龍窯群,今后要把它的功能從“民用”變成 “藝術”。

      在龍窯旁邊,尚有一個古老的瓷土作坊,里面有水車、水碓、轆轤等傳統的制土設備,一位叫張禮通的村民至今仍執著地守候在作坊里,按最傳統的方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加工制瓷原料。

      張禮通說,這個簡易的瓷土作坊一年只產10多萬斤的瓷土,他只所以一直守候在此,“只是不想傳統技藝消失在這一代”。

      一路走來,年邁的窯工,沉默的制瓷藝人,靜靜滾動的轱轆車, 無不一一向人們述說著龍泉青瓷歷史與文化的記憶。

      傳統技藝代代相傳

      近日,內斂低調的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張紹斌突然成了浙江省內外家喻戶曉的人物。在舉世關注的世博會上,張紹斌一家幸運地成為“最浙江”的6戶代表家庭之一,得以在浙江館后廳的龍窯模型內用影視形式展示制瓷手藝,演示世代制瓷故事。

      龍泉青傳統瓷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遺”,加上世代傳承青瓷技藝,是張紹斌一家最終入選世博家庭的主要原因。世博會浙江館的設計師楊奇瑞說,張家的生活變遷可以直觀地反映出青瓷的發展傳承需要依靠幾代人的努力。

      張紹斌一家是寶溪青瓷藝人中的典型代表。張紹斌的父親張照輝說,他的爺爺張星金在1918年創辦了“張義昌”瓷坊,自建一支龍窯,以燒瓷碗為主。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許多外國人來龍收購青瓷,張照輝的父親張高禮與叔叔張高岳歷時3年之久,經過上百次地試驗,燒制出一批質量上乘的龍泉青瓷,被認為接近宋元時期的水平。

      抗日戰爭爆發后,許多窯廠停燒,張高禮與張高岳依然堅持燒制。但是當時戰火連天,青瓷藝術品根本無人問津,于是,張高禮與張高岳就將自己多年燒制的300余件精品青瓷收藏起來,可惜后來在文革時期,被紅衛兵以“掃四舊”的名義全部沒收,不知去向。

      解放后,由于種種原因,年僅37歲的張高禮含冤入獄致死。臨死前,張高禮將研究了一生的青瓷秘方交給了兒子張照輝,希望他繼續從事青瓷研究。明明知道父親入獄就是青瓷作品惹的禍,但張照輝依然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在龍泉瓷廠當了一名制瓷工人。

      文革時期,受其父親的影響,張照輝也含冤入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張照輝冤情平反,恢復原職,再次進瓷廠做瓷。張照輝平反后,他的兒子張紹斌也開始學做仿古瓷。然而,那時候,制作仿古青瓷并不能解決他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于是,張紹斌邊種田邊做瓷,堅持了下來,并在祖輩的技藝上不斷創新,與退休后的父親共同研究出了“金絲鐵線”米黃釉青瓷作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做出了眾多青瓷精品,成為一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如今,他的兒女也承父業,從事青瓷制作,女兒張英英已成為龍泉青瓷界的一名新秀,兒子則就讀于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也立志于當一名制瓷藝人。祖孫三代同室做瓷,其樂融融。但是,每每回憶起往日的艱辛,張照輝還是禁不住老淚縱橫。

      因為青瓷,兩代人含冤入獄。這種打擊對一個家庭來說是無法想像的。難能可貴的是張家祖祖輩輩并沒因此放棄青瓷制作,仍然自始自終守在瓷坊里,將青瓷傳統制作技藝一代代傳承下來。

      與張高禮一樣,李懷德、龔慶芳、陳佐漢、張高岳的后人也將青瓷技藝一代代傳承。

      總在青瓷衰落時延續著“血脈”

      “寶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它不僅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填補了龍泉青瓷歷史上的空白,還在龍泉瓷廠的恢復和當代青瓷發展的兩個過渡時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睂毾l負責人說。

      清末民國時期,極盛數百年的龍泉青瓷幾近斷脈。但一批土生土長的寶溪青瓷藝人一直在家鄉傳承著龍泉青瓷的火種。

      1959年,沉寂已久的龍泉青瓷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心下,恢復生產。在這個過程中,寶溪青瓷藝人李懷德、李懷川、張高岳、張高文、張照坤等成了一批中堅力量。期間,他們還帶動了一大批一直在寶溪從事青瓷生產的技術工人到瓷廠工作,在龍泉瓷廠發展初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龍泉瓷廠、藝術瓷廠等國營企業先后破產,龍泉青瓷又走向困境。一大批寶溪青瓷藝人下崗回到了家鄉。

      當時,幾個瓷廠的下崗工人或外出打工,或外出經商,很少有人重拾舊業。然而,在寶溪,這批下崗工人卻重新拿起瓷土,做起了仿古瓷,并形成了一個制瓷氛圍。

      青瓷藝人曾軼星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在大批國營瓷廠倒閉的時候,龍泉青瓷行業幾乎是奄奄一息,但是一大批寶溪工人卻回到寶溪做瓷,形成了一個仿古青瓷的文化市場。我也是瓷廠下崗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回到了寶溪重拾舊業?!?br/>
      許多寶溪青瓷藝人都認為,寶溪是延續了龍泉青瓷文化的一個重要地方?!霸陉P鍵時刻,寶溪總是成為青瓷文化延續的最后一塊凈土。也許有交通不便、藏匿于大山之中等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有著這批世世代代傳承著技藝的青瓷藝人在堅持著?!睂毾l負責人說。

      因為這些世代做瓷的藝人始終保留著青瓷銷售市場,讓許多聰明的寶溪人捕捉了商機,從而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其實,這些質樸的寶溪人并不知道,他們在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時候,同時也為一個地方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