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內丘93座戰漢古墓挖出文物260多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27]
邢臺內丘張奪遺址考古再有重大發現,繼發現漢代窯址兩座及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葬 104座后,張奪村南墓地又發現戰漢時期墓葬93座。
據考古人員介紹,張奪村南墓地由張奪村南1號墓地和張奪村南2號墓地組成,共發現戰漢時期墓葬93座,其中張奪村南1號墓地42座,張奪村南2號墓地51座。
此次考古發掘中,戰國時期墓葬形制一般呈斗形,豎穴土坑墓較少。葬式以秦人喪葬的特有風俗曲肢葬為主。隨葬器物較少,個別墓葬出土有陶鼎、壺、豆、盤等。西漢時期墓葬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磚槨墓兩種。葬具基本沿用戰國時期方式,但逐漸有了新的變化,如用生土臺或四周用單磚壘砌,其上封蓋木板來代替木槨。隨葬器物也較戰國時期豐富,生土臺的墓葬,其隨葬器物以陶罐為主,間有陶缽、陶壺等器物出土,多放置在墓主頭前。磚砌墓葬的隨葬器物基本組合為陶鼎、陶壺、陶盒、陶罐,個別墓葬內增加有陶俑、陶盆等器物。目前,張奪村南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已經全部結束,93座戰漢墓葬共出土器物有布幣、銅帶鉤、銅鈴、陶鼎、陶坊、陶罐、陶壺、陶缽、陶碗等260余件(枚),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室內整理與編寫報告工作。
考古人員稱,在內丘張奪村發掘出如此眾多的戰國至西漢時期墓葬,在邢臺區域尚屬首次,且在邢臺地區初次發現秦人活動跡象。這為研究戰漢時期考古學文化提供了新線索,也為探索邢臺地區周邊民俗與社會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與視角,還將為邢臺地區戰國至漢代墓葬分期起到一定的標尺作用。 (記者張會武 通訊員李軍、張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