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清理揭曉被焚燒真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19]
西安5月18日電(記者 冽瑋)秦俑館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考古隊領隊許衛紅18日向記者透露,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文物層堆積截至目前已全部清理結束。長期以來,關于秦兵馬俑被燒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自燃,另一種觀點則是人為放火燒的,她個人傾向于是項羽放火燒毀的。
2009年6月13日,秦俑一號坑開始了第三次發掘,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考古人員在發掘中發現,發掘區的西段有一條南北向甬道貫穿并與北側門道相通,甬道位置的紅土層塊狀板結倒塌,凡是在甬道和過洞附近的俑均被燒損,嚴重變形變色,有的甚至都被燒化,且這一地區的棚木灰都為白色,可見溫度很高。燒毀的陶俑主要分布在甬道等通風處,此地段的俑損毀就比別的地方嚴重,可見兵馬俑俑坑是人為燒毀的,不可能是自燃的,然而到底是誰燒毀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考古隊領隊許衛紅告訴記者,她偏重是人為的,在俑坑建完不久,在燒火過程中陶俑倒塌,因為它的棚木是壓在人身下的、黑炭是在俑下面。她強調,她覺得是項羽焚毀的,因為不是一般的小人物能做的事情。這是一個政治事件。
據悉,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中出土大量遺跡,其中有以往兩次清理鮮見的材料。在出土兩車輿的位置均有長方形朽跡,朽跡長90、寬約55厘米,高度約20厘米左右。表面木骨、蒙皮、髹漆;口部包鑲一周,類似藤條,寬、高均為0.7厘米;沿下壁體分3層,外層多重髹漆,中層為織物,內層為褐色皮質朽痕,不見木質朽跡,整體厚度不足0.5厘米。據以上材料推測,原材料不可能為木質,應為皮胎夾纻類漆器。此類遺物的性質、用途目前尚難確定,有兩種推測,一是車輿內鋪設的車茵,一是隨車攜帶的皮箱。
目前,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彩繪回帖、土層中殘留彩繪的揭取、遺址三維信息采集、資料矢量化存儲以及博物館內公眾考古展示等涉及文保、博物館學、電子信息化等各領域的相關研究將同時開展。(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