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萬余文物"蝸居"鬧市 "有館無舍"已32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4-24]
九江市博物館32年有館無舍 國家級文物雜亂堆放臨時庫房存隱患
九江市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因為沒有固定場館,建館32年來一直處于“有館無舍”的尷尬狀態,萬余件館藏珍貴文物被迫顛沛流離,這些年來已八次搬遷至臨時居所。
讓博物館方面憂心的是,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館藏文物的庫房要達到一定的條件,但目前寒酸的臨時庫房與要求相差甚遠,本應隨時供人參觀瀏覽、價值數億的文物,卻只能像雜物一樣堆放在兩個陰暗潮濕又狹小的臨時庫房里。而臨時庫房所處的復雜環境,更讓這些文物隨時面臨盜搶、失火的威脅。
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場館,已經是迫在眉睫。雖然從2002年開始,當地政府每年都表示將開建博物館工程,但結果是“只聽打雷不見下雨”。
讓文物如何早日結束“蝸居”,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寶“蝸居” 雜亂堆放臨時庫房
4月22日,九江。一場大雨剛剛席卷而過,地面潮濕。
對于九江市博物館館長汪建策來說,這樣的天氣非常揪心。一有空閑,他就要去早已被文物填滿的臨時庫房轉轉。
九江市博物館目前存放文物的庫房在城區內,環境復雜。庫房總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由兩間辦公室改造而成,略顯窄小而陰暗的室內,各種瓷器、書畫、鐵器等文物雜亂地擺放在地面上、桌椅間、墻角處,與雜物無異。
李鴻章題字的牌匾、陳三立的題字石碑、珍貴的古木家具……都只能在庫房的角落里堆放。不少還沒來得及定級的文物,更是只能堆放在地上。很難想像,這些就是價值上萬甚至上億的古董。
工作人員從庫房中小心翼翼地捧出幾件文物,逐一向記者介紹:“這把青銅劍,是漢代的;這面神獸鏡,是三國時期的;那件器皿,新石器時代的……”
放在椅子上的一只碗杯,其精美的制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千萬要小心點,小心點,那可是唐朝的文物??!”工作人員指著另外放在地上的幾件瓷器提醒記者,“這幾個青花瓷價值好幾個億!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元代青花瓷?!痹擆^收藏的這件“元青花”,是全國發現最早的有準確紀年的元代青花瓷器,“全國僅兩件,堪稱國寶,真要拿出去拍賣,底價至少數億元?!蓖艚ú咦院赖卣f。
前不久,長期關注國內文物收藏、第一個公開披露佳士得獸首拍賣陰謀的資深記者吳樹,來到九江博物館參觀時,禁不住對館藏“元青花”連聲贊嘆:“這可是真正的國寶??!這件‘元青花’,保存之完好,工藝之精美,世界罕見!如此稀世珍寶,如果不能向世人展示,著實委屈它了!”
據了解,這些年來,九江發掘出土的文物數量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很多文物在國內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汪建策對此很自豪:“我們目前館藏的文物有1萬多件,其中包括11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近500件國家二級保護文物,三級保護的也有上千件?!?br/>
而今,九江博物館珍藏的文物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比如1983年收藏的元代巴思八紋(元代“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燒鈔庫印”),全國僅此一件,中國錢幣博物館曾復制了一件過去存放;另外還有故宮博物院都未能收藏到的光緒年間官窯粉彩大盆、南宋“準拾捌界江州行使”錢牌、唐代青銅燈、元代“管軍萬戶府印”銅印、南宋醬褐釉如意枕、商代原始青瓷蝶形紐云雷紋罐等文物。
九江館藏文物深受海內外文物考古專家和文物愛好者的青睞。不少文物珍品被收錄于《吉州窯》、《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中國古代陶瓷》、《塵封瑰寶》等大型文物圖錄。
防火防盜 還得因天氣揪心
據了解,《國家文物保護法》明確要求,用于存放文物的庫房不能低于銀行金庫的安保標準,庫房墻體的厚度也有專門的標準,此外,要嚴格測定庫房內的溫度和濕度,24小時嚴密監控。對于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文物來說,還要設立專柜加以保護和展示。
“我們的庫房都是臨時的,怎么可能達到這個標準呢?”汪建策說,這個臨時庫房位于城區內,給館藏珍貴文物帶來巨大的安防威脅?!疤岱辣I搶是個問題。讓我更擔心的是防火問題,樓上樓下要是著火,對這些文物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br/>
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的九江,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陰雨不斷,空氣潮濕是常見的事?!澳切┕艜?、綢絹最怕這樣的天氣了?!蓖艚ú哒f,陰雨、低溫、潮濕是文物保護的大忌。在這樣的環境下,絲制品容易發霉、蟲蛀,古字畫容易霉變泛黃,鐵器、錫器容易氧化。
因此,每年的陰雨季節,汪建策的內心就備受煎熬。
九江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為防止文物損壞,每年不得不把紙卷、絲制類的文物拿出去晾曬,還要定期請杭州絲綢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前來幫忙消毒處理。瓷器等文物也需要定期通風。
安保方面,“沒有更好的辦法,惟一的辦法,就是24小時安排人在庫房嚴防死守?!蓖艚ú哒f。
有館無舍 先后八次“搬家”
盡管館藏文物價值連城,九江博物館也于2007年3月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博物館名錄,但自1978年成立以來,“有館無舍”的處境不但導致文物只能“蝸居”,更主要的是,在過去的32年中,館藏的57箱文物已經八次換臨時庫房存放。
在博物館剛成立時,館藏文物最早是存放在地處九江城區的煙水亭,兩年后被轉移到能仁寺。1984年該寺移交宗教部門管理,博物館只好又搬往考棚路老話劇團所在樓內,上世紀90年代初又搬回到煙水亭。
但1998年的洪水,使得這些文物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不得不先后“避難”于人民影劇院、軍分區軍械庫和廬山博物館。2000年再度搬回煙水亭。2003年時搬到目前所在的臨時庫房。
目前這個狹小的庫房早已被上萬件文物填滿。由于條件有限,即使對于那些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文物,也都沒有專屬展柜。而更多的文物只能封閉存放在箱子里。
出土文物最好的去處本應是擺放到莊重的博物館中,向世人展示其文化風采?!暗覀兘^大多數文物是剛出土,卻又不得不封進箱子,呆在昏暗的臨時庫房里難見天日?!蓖艚ú哒f,封箱庫存出土文物,是最下策的保護方式。
據了解,目前博物館已經選取了一些文物在煙水亭展示,但同館藏的文物數量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而且由于煙水亭條件有限,很多珍貴文物都無法展出,“市民不能看到,甚至不知道九江有哪些珍貴的文物,是件非常遺憾的事?!?br/>
九江博物館豐富的藏品與簡陋條件的巨大反差,令前來參觀的不少國內專家學者都搖頭嘆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馬自樹說:“九江的館藏文物存放條件太差,文物保護已經嚴重滯后”;江西省博物館館長彭印琨也多次感嘆,“九江的館藏文物保護在全省真的落后了!”
記者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2008年7月18日,九江市發改委曾批復九江市文化局,同意在廬山區九蓮南路建設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文物庫房,配備安防、環境控制等文保設施,項目總投資35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專項資金補助210萬元,地方財政承諾配套140萬元。
“國家下撥的210萬元去年已經到位?!蓖艚ú哒f。但當年擬建的文物庫房項目為何沒有建,他也不清楚。
新館建設 多年沒有下文
建設一個專門的場館,已經迫在眉睫。
汪建策告訴記者,九江是國內比較早設立博物館機構的城市之一,在省內設區市中更是遙遙領先。2000年以后,省內許多設區市博物館建設的歷史遺留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目前已經開始第二輪新館的建設。
作為館藏文物豐富的九江,博物館建設已經遠遠落后于兄弟城市。記者注意到,從2002年開始,博物館工程的建設每年九江“兩會”上都會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但結果都是“只聽打雷不見下雨”。
“這個項目2002年提出,2005年終于有了實質性的操作?!蓖艚ú叩男老裁黠@過早。
2006年12月3日媒體報道:當月中旬,九江市博物館將在九江火車站附近的南湖公園南大門東側正式動工。
2006年12月21日九江當地媒體報道:博物館建設已經完成了最后一道法律程序,進入具體實施階段,新館的設計方案也已選定。時任市博物館館長的吳永存曾興奮地表示,“歷盡28年,我們收藏的數萬件文物終于可以‘重見天日’了!”
只是3年過去了,當時向社會公布的方案遲遲沒有開工。規劃建博物館的土地仍舊被一堵圍墻圈起,被人作為臨時停車場使用。
記者還了解到,最近這些年,仍然不時會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九江“兩會”上,提出關于博物館建設項目的建議或提案。去年7月,九江市有關領導帶隊組成考察組專程前往浙江紹興、江蘇揚州,對兩地博物館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后,建議博物館選址在八里湖邊的勝利公園,以提升新區文化品位和人氣指數,帶動整個旅游產業的發展。
今年,這一工程被政府排到了工作時間表上。2月12日,九江市政府在當地媒體上公布了重大項目建設的征求意見稿,博物館項目名列“20項城市重點公建設施”之一,擬建在九江八里湖東岸,工程預算總投資1.2億元,2010年開工。
但記者從九江市文化局和建設局了解得知,至今他們還沒有收到關于市博物館項目開工建設的消息。
“我得到的消息是,今年3月21日,市里召開了聯席會議,說工程下半年動工?!蓖艚ú吒嬖V記者。
但鑒于之前的坎坷,加上至今還沒有看到任何實質性進展,汪建策對這次新館建設的開工時間仍舊“難以定心”。
各界吁請 盡快啟動項目開工
九江市博物館32年“有館無舍”的尷尬現狀,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在“九江論壇”上,網友“兜兜糖多多”的話,代表了許多九江市民的心聲:“心里五味雜陳,一邊為家鄉有如此多的寶貝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又為寶貝無處安放的現狀感到寒心。希望有關部門重視起來?!?br/>
不少知名學者專家,也紛紛發出了“莫讓九江國寶再‘蝸居’”的心聲。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蔡厚淳教授說,看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品位如何,首先看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建設得如何,展品的品位如何。九江一貫稱自己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是,九江博物館有館無舍、體育館還在建,僅有圖書館在正常運營。他希望九江在這些象征文化歷史品位的硬件設施迎頭趕上。
國際藝術等級評審委員會學部委員、九江音樂家協會主席小戈認為,九江擁名山、名水、名湖。如此豐厚的千年歷史文化,卻沒有一座市級博物館,作為一名文化人,感覺這是九江的遺憾。
九江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圣林說,一座擁有22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應該有一個展示歷史文化的窗口,這就是博物館。30多年來,由于歷史原因,九江市博物館一直沒有建成,這與九江的文化地位極不相稱。非常期待博物館早日建成。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