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發現清末“公車上書”舉人鄧騏保功名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4-07]
(冒韙 吳曉云)廣東省珠海市博物館6日對媒體宣稱,在該市唐家灣鎮上柵村發現一塊刻有 “光緒癸巳恩科中式第五十一名舉人”字跡的石碑,經考證是清末參與著名“公車上書”活動的舉人鄧騏保之功名碑。
記者在上柵村看到,這塊功名碑被放置在一座古宅大門之下作踏腳石,碑體已不完整,殘長117厘米,寬42.5厘米,厚13.5厘米。經清洗之后出現一行豎寫字跡“光緒癸巳恩科中式第五十一名舉人”。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此碑為清代科舉考試中舉者的功名碑,通常立于中舉者家宅前或祠堂里,以彰顯其功名。這塊石碑殘斷沒有碑頭,估計是“文革”中“破四舊”年代被砸斷后搬到此處作踏腳石。
功名碑發現處附近是上柵鄧氏族人聚居地。鄧氏一族書香世代,考取舉人貢生者眾多,僅《香山縣志》就錄有七位,此碑的“光緒舉人”當為其中之一。而據《香山縣志續編》記載:“鄧騏保,上柵人,字筱蓬 ,光緒十九年癸巳恩科第五十一名”,年號與碑記一致,證實此碑應為鄧騏保中舉的功名碑。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敗于日本。光緒二十一年春,前來北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突聞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遼東,并賠款白銀二萬萬兩,一時群情激憤。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引來內地、東北與臺灣等各省舉人共一千二百多人連署,之后上呈都察院代為具奏,史稱“公車上書”。
據了解,鄧騏保于光緒十九年考中恩科舉人后,授文林郎選知縣。在“公車上書”活動中,他與陳景華、卓觀國等大批廣東舉人積極參連署,推動了維新派登上近代中國歷史舞臺。
珠海市博物館文物征集小組成員稱,清代舉人功名碑的發現在該市尚屬首次,這對研究清代中晚期廣東舉子文化現象提供了新的線索。(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