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福州古坊巷僅存的光緒時文儒坊公約石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2-26



    最近,福州正在大張旗鼓地拆違建,但是,你知道嗎,早在一百多年前,福州就有了禁止違建的鄉規民約。記載這公約的石碑就在三坊七巷之一的文儒坊中。

      昨日,主持人來到文儒坊看到,在坊東頭北墻上,嵌著一塊高約2米、寬1米的陰文碑刻,碑文為:

      “坊墻之內,不得私行開門并奉祀神佛、搭蓋遮蔽、寄頓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緒辛巳年文儒坊公約?!?br/>
      鼓樓區文管辦負責人周民泉說,這塊文儒坊公約石碑,立于清光緒辛巳年(1881年),至今有一百多年,但字跡依舊清晰,完好無缺,是福州古坊巷中僅存的公約碑。

      這塊珍貴的公約碑,不但體現了一百多年前的居民們為了保護坊巷建筑的完美而做的努力,還包含著大量信息,比如,文儒坊坊門建造時間一直難以判斷,而碑中“ 坊墻之內,不得私行開門”的說法,證明坊門的建造時間不會在1881年后。在清代,文儒坊實行“宵禁”,晚上坊門關閉后,居民不能隨意進出,目的在于防盜。

      在古代,“坊”與“市”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坊”相對封閉,有圍墻保護并開有供進出的坊門,每天定時開門關門。坊門雖然每天要關閉,但居民仍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因為三坊間彼此相通,晚間三坊居民可以自由走動,只是不能到作為“市”的南后街。

      不得在坊內公共場合奉祀神佛、搭蓋遮蔽等規定,目的是防止火災、保護環境衛生等。

      相關鏈接

      文儒坊,是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之一。文儒坊因歷代文儒輩出而得名。宋祭酒鄭穆、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臺灣總兵甘國寶、清代“世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皆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近代詩人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