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奈良縣“櫻井茶臼山古墳”中至少陪葬有12種共81面銅鏡,數量居日本國內之首。
日本奈良縣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7日宣布,被認為是初期大和政權大王墓的奈良縣櫻井市的前方后圓墳“櫻井茶臼山古墳”(3世紀末至4世紀初,全長200米)中至少陪葬有12種共81面銅鏡。這一數量遠超福岡縣平原1號墓的40面,數量居日本國內之首。
其中之一是刻有卑彌呼的使者從魏國歸來的“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年號的三角邊神獸鏡,這在當時的政權中心奈良縣還是首次出土。從象征權威的銅鏡大量出土可見墓主地位之高。這一發現有可能成為揭開邪馬臺國如何過渡到初期大和政權這一古代國家形成之謎的一級史料。
該研究所表示“大王墓的陪葬品首次露出真容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009年該研究所從石室所在的墳丘頂部的土中發掘出銅鏡碎片331片,并進行了詳細研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