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河南安陽曹操高陵出土200多件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28



    河南昨日宣布重大考古發現,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陽得到考古確認。在墓室清理當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認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應該是曹操的遺骨。此前,這座大墓曾多次被盜。史上關于曹操墓的傳說神乎其神,被稱之為“千年之謎”。

      曹操高陵曾多次被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搶救性發掘一座東漢大墓獲得重大考古發現,經權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古資料現場考證研究,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為文獻記載中的曹操高陵。

      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盜,為及時予以保護,2008年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這座墓葬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墓地規模宏大結構復雜

      該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離地表大約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占地面積740多平方米。

      出土八件重要隨葬物品

      據悉,墓雖多次被盜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隨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銀、玉等多種質地。器內有銅帶鉤、鐵甲、鐵劍、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石龜、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隨葬物品極為珍貴的共8件,分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依據。

      在墓室清理當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鑒定為一男兩女三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專家認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應該是曹操的遺骨。

      將解開很多歷史懸案

      漢、魏考古專家認為,曹操高陵的發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這一重大發現印證了文獻中對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導的薄葬制度等有關記載是確鑿可信的。

      千百年來,這些問題撲朔迷離、異說種種,由此產生對曹操的許多懷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認定解決了很多歷史懸案。

      據中廣網

      專家六大依據

      認定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確認,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介紹,認定依據主要有六方面。

      1 這座墓葬規模巨大,總長度近六十米,磚券墓室的形制和結構與已知的漢魏王侯級墓葬類似,與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稱;該墓未發現封土,也與文獻記載曹操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

      2 墓葬出土的器物、畫像石等遺物具有漢魏特征,年代相符。

      3 墓葬位置與文獻記載、出土魯潛墓志等材料記載完全一致。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等文獻記載,曹操于建安23年(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陽,并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地屬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

      4 文獻還明確記載,曹操主張薄葬,他臨終前留下的《遺令》稱“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也在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葬雖規模不小,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樸實。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證皆為曹操平時“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常佩帶之物。

      5 最確切的證據就是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枕,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據文獻記載,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后進爵為“魏王”,死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

      6 墓室中發現的男性遺骨,專家鑒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應為曹操遺骨。

      據中新網

      傳說中的曹操墓——

      “72疑?!鄙窈跗渖?br/>
      關于曹操陵墓,史上有太多傳說,特別是“七十二疑?!备堑踝懔巳藗兊奈缚?。

      出殯時準備72具棺木

      史上傳說,曹操為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墳墓,生前做了周密安排,出殯那一天,鄴城內所有的城門同時打開,72具棺木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抬出,葬入事先準備好的墓室內。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墳,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曹操遺令否定“72疑?!?br/>
      傳說畢竟還是傳說,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還是要從他臨終時的遺令談起。這份遺令全文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吨芏Y》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遺令雖不能幫人找到真的曹操墓,但卻解決了一件事:徹底否定了“七十二疑?!钡拇嬖?。在遺令中,曹操明確規定他的壽陵需要建在西門豹祠的西原上,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種樹。這樣看來,臨漳、磁縣境內的“七十二疑?!?,卻是人工封土堆積而成的,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顯然不符合曹操所規定的形制。

      據新聞午報

      曹操設專職盜墓機構

      堪稱“盜墓之王”

      盜墓,是王者行為,劉去、項羽,都是這樣。到了漢末,又出了一位盜墓中的王者——曾被漢獻帝劉協封為“魏王”的曹操。

      曹操成立“盜墓辦公室”

      曹操盜墓在中國盜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標志性人物。為了保證盜墓有組織、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軍中成立了類似“盜墓辦公室”這樣的機構。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方盜墓機構?!氨I墓辦公室”的人員都被授以相應的不同職務:總指揮叫“發丘中郎將”、發掘隊長叫“摸金校尉”。

      曹操盜墓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盜得錢財,為自己的部隊提供財源,是名副其實的“尋寶派”盜墓之王,而且是“天王級”人物。傳說后來有些盜墓賊把“曹天王”奉為行業神供奉起來,在行盜前會給他上炷香,保佑平安多發財。

      親臨現場指揮盜墓

      曹操盜墓,《三國志》原文并不見載,僅見于裴松之在《三國志·魏書》中引東晉史學家孫盛編撰的《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寶。至令圣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br/>
      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隳突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

      曹操盜走了金縷玉衣?

      曹操盜劉武的墓很成功。劉武富可敵國,隨葬品數量很驚人。曹操從劉武墓中盜走了多少寶物?《藝文類聚》上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

      曹操到底盜取了哪些寶物史書上沒有交代,但有一樣東西極有可能是曹操盜走了——劉武穿的金縷玉衣。玉衣是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相當珍貴。

      史上有關曹操墓的3種說法

      A 故鄉說

      說曹操于建安23年正月在洛陽病逝,二月初二入葬,葬于故里譙陵。以魏文帝曹丕不去鄴城而返故里為證。

      B 漳河說

      推斷曹操墓在漳河河底。說順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漁夫見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碑文明記此乃曹操。

      C 安陽說

      據《彰德府志》載,魏武帝曹操陵在銅雀臺正南5公里的靈芝村。位于今河南安陽靈芝村與今河北臨漳習文村一帶。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