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玉巖石壺:古老民間工藝失而復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8-18]
新華網長春8月17日專電(記者常亦殊、馬揚)將整塊巖石精雕細琢制成的精美茶壺,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上,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
據介紹,早在戰國時代,工匠們就利用石頭制作茶壺,特別是江西的玉巖,由于材質優良,更成為制作石壺的上選。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玉巖石壺工藝的傳承人陳文武介紹:“玉巖石壺采用的是江西懷玉山上的一種沉積巖,這種巖石是長期浸泡在礦泉水中風化的一種巖石,由于是沉積巖,所以透氣性好,宿茶不腐,泡茶彌香?!?
由于石壺工藝復雜,制作周期長,這門技藝漸漸失傳。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被身為硯臺工匠的陳文武從史料中重新發現并發揚光大。如今,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石壺,再次受到收藏家們的寵愛。在本次展會上,陳文武帶來的100把壺賣出了50多把,令他喜出望外??扇缃褓I壺的人多,做壺的人少,讓他又不禁擔心起來。
陳文武說:“做這種壺的勞動強度比較大,做壺工藝很復雜,需要有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需要沉下心來好好鉆研,十分辛苦?,F在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這種工作中來?!?
記者在本屆民博會上了解到,許多民間藝術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他們希望市場的日益繁榮,能為民間藝術帶來人氣、利潤的同時,也能為其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