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洞庭湖南部流域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12-25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2月22日向外界證實,近日發掘的湖南漢壽縣百祿橋鎮馬欄嘴遺址被初步認定為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聚落遺址,距今5600至6500年。這一發現有力地證明,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洞庭湖是在慢慢變大。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十二日向外界證實,近日發掘的湖南漢壽縣百祿橋鎮馬欄嘴遺址被初步認定為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聚落遺址,距今五千六百至六千五百年。這一發現有力地證明,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洞庭湖是在慢慢變大。

    記者在現場看到,近二萬五千平方米的馬欄嘴遺址與洞庭湖相距不到一百米,幾處發掘完畢的遺層分布在高低不同的幾個位置,石斧、陶片、盆罐和鼎等物品散落在遺層的各個角落。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在遺址的上層挖出了目前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戰國祭祀坑,出土了大量較為完整的東周陶器。這或許正是屈原時代楚國南方沅湘之間民間宗教“信巫尚鬼、重淫祀”的生動反映。

    關于湖南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工作,以往多集中在洞庭湖西部澧水流域和湘江中下游地區,分別建立了以陶斧、圈足盤為特征和鼎為特征的文化系統。但這兩大文化系統分布區的中間地帶——洞庭湖南部地區,沅水、資水下游一帶的考古工作基本處于空白地帶。馬欄嘴遺址的發掘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為整體把握湖南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起到關鍵作用。

    湖南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表示,此次考古發掘為研究和了解古人類的生活狀況、城市起源以及天氣水文等信息提供了寶貴資料。戰國祭祀坑的海拔位置明顯高于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在位置,這說明了洞庭湖隨著時代的變遷,其面積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地的先人被水位逼迫著越住越“高”,這一發現有力地證明,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洞庭湖是在慢慢變大。

    “這處遺址各個時期文化遺存的空間分布及其地層剖析可以稱得上一部記錄洞庭湖環境的變遷史,對地理學、地貌學、景觀生態學方面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惫鶄ッ裾f。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