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出土明代一“清官”墓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7-25]
昨天,溧水柘塘鎮孫家村某工地發現了一處明代墓葬,除墓主人遺骸外,出土的隨葬品還包括3個明代青白釉將軍罐、一大一小兩面銅鏡。隨葬品不足稱奇,似乎就是普通老百姓,記者卻從墓主的墓志銘中發現了一堆明代官員的名字,為何當時的官員們會對一介布衣趨之若鶩呢?
墓主清廉隨葬品挺“寒酸”
記者趕至挖掘現場看到,出土的隨葬品已經被裝進了幾個蛇皮口袋,吸引了不少民眾圍觀。兩個明代墓葬的墓室已經殘缺,蓋在墓室上的石板已被吊起。
據南京市博物館考古專家張九文介紹,這里一共發現兩座明代墓葬,面積不大,占地5平方米左右,是較為典型的長方形豎穴明代土坑墓。發掘開時,墓上還蓋了4塊石板??脊湃藛T到達現場后發現,墓葬中的墓志和墓碑已經露在泥土外面,雖然墓碑已經斷裂,但墓志文字清晰,保存完好。
截至昨日已經出土了頭骨、骨架、3個青白釉瓷瓶以及兩面大小不一的銅鏡,此外在鄰近的一處墓穴中,還發掘出了數枚銅錢。墓主人的隨葬品顯得十分“寒酸”,兩個瓷壇保存較好,但也只是明清時期較為常見的民用瓷器。而兩枚圓形銅鏡規格不一,其中稍大的一塊直徑約12厘米左右,除背面乳釘外,花紋也因年代久遠而無法辨認。記者聽考古人員笑稱,從隨葬物品和墓葬規格可以斷定,墓主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位告老還鄉的“清官”。
墓主是品格高尚的“宅男”
記者前往溧水永壽塔園,見到了能夠揭開墓主人真正身份的墓志銘。呈正方形的墓志銘除有幾處受損較難辨認,文章整體可通讀,大意清晰可見。記者細看墓志銘發現,此次發掘的是明故蒲園武君與妻子徐氏的合葬墓。作者用平實的文字清楚地交待道,蒲園武君“一生未仕”,生于明代嘉靖年間,原為南陜川人,后南遷至溧水蒲村,卒年51歲。他的妻子在3年之后也故去,于是后人將兩人合葬。
為何一介平民會贏得這么多要員的追捧呢?原來墓志銘的作者宋存德和武煦有姻親關系,武煦雖然一生沒有當官,但是他的兩個哥哥都官至尚林署丞和官祿監事,且他最小的叔叔還“倜儻結客千里”,朋友圈子很廣。
有意思的是,雖有這么多高官親朋,武煦這人卻是個隱士,用時尚名詞說就是“宅男”。原來他遷至溧水之后,自號“蒲園居士”,竟然曾清修二十年足不出戶。墓志銘中對他不乏溢美之詞,稱其“性質溫粹,為人謙恭有禮,”雖不善言辭,卻“文藻蔚然”。求學時代,武煦的同學多紈绔子弟,面對相約出游的同學,他顯得有些不合群,常常找個借口推辭,理由有些搞笑,“孱然病子,安能奉游?”不知道武煦裝病有沒有在同學中引起非議,宋存德總結,武煦以“清標玉立”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此外,宋存德還用很大的篇幅講述了隱士武煦其實很熱衷于慈善事業。在父親死后,武煦除用赤子之心孝順母親之外,還不斷周濟鄉鄰?!吧杂杏噱X即出以周人之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