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元祜墓揭開東魏皇族面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5-31
    一曲東魏皇族的哀歌

     ?。玻埃埃赌辏乖轮粒玻埃埃纺辏冈?,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隊對東魏元祜墓進行了發掘。

      元祜墓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朝陵墓群南部,東距鄴城遺址7公里,西北距天子冢(北朝墓群35號,傳為東魏孝靜帝之陵墓)約3.5公里,是磁縣北朝墓群中僅見的未被盜掘的墓葬。

      據墓志記載,該墓為葬于東魏天平四年(537年)的徐州刺史元祜之墓,是東魏皇族家族墓。元祜乃北魏皇帝拓跋燾的重孫,死后埋葬在東魏皇族元氏的陵墓塋域內。

      據文獻記載,公元534年,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并從洛陽遷都于鄴城(位于臨漳西南),建立東魏政權(534-550年),當時強行從國都洛陽遷徙至鄴城的達40萬戶。整個東魏統治時期,所轄地域主要在當時黃河中下游地區,政權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歡家族手中。公元550年,元善見被高歡之子高洋所廢,東魏亡。東魏傳一帝,享國十六年,此后東魏全境進入北齊的統治。

      此次發掘元祜墓年代明確,出土遺物對東魏的編年研究,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地下的“深宅大院”

      元祜墓由斜坡墓道、過洞、天井和甬道、墓室構成,全長約25.5米。墓葬坐北朝南,位居南側的斜坡墓道兩壁陡直,長11.5、寬1.1—1.15米,坡度29度。

      記者采訪中看到,墓道之北為過洞,洞口立面上方繪有壁畫,表現的是有人字木共結構的建筑。土過洞底部與斜坡墓道銜接,坡度相同。過洞與甬道之間有一長方形豎穴天井,天井開口部形狀不甚規則,有曾經坍塌的跡象,底部也為斜坡狀,與過洞地面坡度一致。天井北端設立封門墻,由三重磚構成。封門墻北側為甬道和墓室。甬道入口上方的立面有殘存紅彩,推測原有壁畫,但因封門墻的擠壓,內容已無法辨識。甬道北側與墓室頂部一同坍塌,底部為水平地面,甬道北端有封門墻,由三重磚構成。土洞墓室近方形,頂部塌落,推測原為直壁、穹窿頂結構;墓室大部分地面平鋪青磚,四壁殘存有壁畫;墓室東西4.5—4.7米,南北4.3— 5米,面積約22平方米;墓室地面距北朝地面深達9.2米。

      據參加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說,元祜墓由于早年塌落,地面墳丘標識不很明顯,免遭破壞和盜掘,保存比較完整,元祜墓是目前所發掘的北朝墓群中惟一沒有被盜掘的墓葬。

      墓室壁畫為罕見東魏王朝畫跡

      墓室中原繪制有壁畫,由于墓室頂部塌落,現僅殘存四壁部分壁畫。壁畫雖然殘缺,但是內容格局基本明確。

      墓室東壁的南部繪有一青龍圖案,西部對稱位置畫面塌落,從殘跡觀測,原來繪有白虎圖案。青龍和白虎之后,各繪制一名官吏形象,官吏的胸部以上塌落,其身著朱紅色褶服,下身穿束膝大口褲。墓室北壁繪制有一幅3足坐榻,正中端坐有墓主人的形象,墓主人身后有7扇屏風。南壁壁畫分為東西兩部分,位居墓室入口東西兩側,壁畫保存不佳,從殘跡觀察,推測兩側各繪有一個人物。整個墓室的東西北均繪制出3柱結構的建筑,3柱之上有橫梁,橫梁上有人字木共,推測人字木共上應為屋頂。

      有關專家認為,青龍白虎壁畫,在北朝壁畫墓中并不多見。青龍形象讓我們看到了東魏時代畫家的風格、水平,青龍體態近似橫置的S形,形態充滿動感;繪畫的線條舒暢,敷色技法中有平涂,有暈染。如此純熟的東魏畫風,成為盛唐藝術的寶貴積淀。元祜墓壁畫是迄今罕見的東魏王朝畫跡。

      大批精美文物面世

      伴隨著對元祜墓的發掘,有大批文物出土。

      通過發掘清理,在墓室中發現了完全朽壞的一棺一槨,棺槨位于墓室西側,棺內有一具人骨。棺槨之東分布有隨葬的陶俑、模型明器、陶瓷器、墓志等遺物。墓室東側的隨葬品保存狀態較好,總計190余件。其中隨葬的彩繪陶俑144件,種類包括鎮墓獸、鎮墓按盾武士俑、甲騎具裝俑、儀仗侍衛騎馬俑、儀仗侍衛立俑、家內侍仆俑等。陶俑原來均手持儀仗器具,有機質地器具基本已經朽壞,但陶制的鼓、盾牌、弓囊、箭 等儀仗仍保存完好。陶俑通體彩繪。

      這批陶俑塑造精細,人物的服飾、器具表現逼真,雕塑風格寫實,多出自官營手工作坊,頗具研究價值。如一件家內侍仆女俑,手執圓盆,面如滿月,表情嫻靜;而身著兩當衣的官吏俑,則昂首挺胸,表情凝重。對于鎮墓獸的塑造,工匠們運用了想象夸張的手法,人首獸身的造型、兇悍神秘的表情相得益彰。其他類別的隨葬品還有,陶制牲畜家禽、陶模型明器、青銅明器、陶瓷器等,其中陶瓷器、青銅器制作規整,具有較高技術水平。

      據考古專家介紹,該墓葬是東魏從洛陽遷都到鄴城第四年(537年)營建的。其騎馬俑與北魏洛陽城永寧寺出土的彩塑頗為神似,應是出自洛陽工匠之手,屬于東魏官署作坊的制品。隨葬品還有部分雕塑作品反映了東魏時期的喪葬習俗和藝術特色,為研究當時的人物服飾、兵器、政治制度等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丛拢溉?,磁縣東魏元祜墓考古發掘項目和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考古發掘項目,聯合作為北朝考古項目,榮獲2007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大獎。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由中國考古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主辦,每一年度評選一次,是考古界中最高獎項。據了解,這是我市第二次獲此殊榮,2002年臨漳縣東魏北齊皇家寺院遺址考古發掘項目首次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本報記者 佘志娟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