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4000年前江南人已作陶塑江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8-20



      南博“鎮院之寶”甄選第3號藏品豚形陶壺

    陶器作為新石器時代造型工藝的主要創作,有泥質陶、夾砂陶、彩陶、黑陶和幾何印紋陶等種類。南京博物院所藏的豚形陶壺,便是新石器時代的經典之作。
      這件豚形陶壺1960年出土于吳江梅堰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脊叛芯勘砻?,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于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刻畫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現的前奏。專家們指出: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梅堰遺址屬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典型遺存,位于蘇州吳江梅堰鎮東北袁家埭,西距太湖3.5公里,面積6.5萬平方米。當年僅試掘了143平方米,出土玉、石、骨、角、蚌及陶器122件。豚形陶壺通長32.4厘米,約為江豚的1/7上下。泥質灰陶,鳥喙形尖嘴,雙目前視,頭冠后卷,形體肥碩、尾鰭上翹,腹內空。體下粘貼三個小支點以起穩定之用。捏塑,手法率意洗煉,形象生動。
      實用與審美統一的陶器、幼稚與神秘并存的巖畫及材質與雕琢輝映的玉器大致構成了原始藝術畫卷的三原色。陶塑作為雕塑藝術的先驅,為雕塑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史前的陶塑,題材多為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或人物的塑造,形象單純,風格質樸,造型簡單,充分體現出先民們的自由、隨意、率真,不帶有任何的拘束性。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000~7000年前左右。至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4000~5000年,陶塑造型已成為中國史前各區域文化的普遍現象,良渚豚形陶壺正是這一時期陶塑藝術的代表性杰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