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市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及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7-19]
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廊坊市廣陽區北旺磚場發現了一處遺址并出土一批文物,經專家考證,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這一發現填補了華北平原永定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
專家介紹,這批文物出土于地表下約8.3米,厚3厘米至48厘米的泥炭層中,有陶器殘片、骨角器、石器三類,另有灼燒過的木柴和動物骨骼、鹿角、螺殼、蚌殼、朽木等。
出土的陶器分為夾蚌陶、泥質陶兩種,以夾蚌灰黑陶、深褐陶和極少的灰陶為主,可辨器類較為簡單,為盆(盂)和支腳碎塊。盆(盂)直口或微斂口,方唇,直壁或直弧壁,平底。器表多素面,紋飾均施于盆(盂)唇口下,為壓劃斜線、弧線或弦紋構成的幾何紋,個別器底有印痕。
廊坊市區及其東部地區屬永定河流域,自古地勢低平。由于河流的填充淤積作用覆蓋了原有地貌,導致一直以來難以發現這個地區的史前早期遺址。專家稱,廊坊廣陽區北旺磚場新石器時代遺址,是迄今渤海灣西岸距現海岸線最近、時代最早的遺址,為研究這一區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氣候環境與人類活動、文化分布與交流的關系,以及全新世時期以來的環境變化、河流遷徙、地貌形成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信息來源:新華社石家莊 記者曹國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