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殷墟車馬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7-11]
華夏幅員廣袤,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發現,而且結構基本定型,離開它最初發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了。古文獻中說夏代就發明了車,但是至今未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含本苑展廳陳列的6座在內)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由此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跡,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和安陽市文物工作隊分別在安陽劉家莊北地、南地和孝民屯東地發掘的,商代道路遺跡是在滑翔學校南地發掘的。這幾座車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1車,其中5坑隨車皆葬兩馬,4坑各葬1人。經鑒定,殉人中多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證明,殷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車馬坑不僅展示了上古畜力車制的文明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奴隸社會殘酷的殺殉制度。它是國人最形象的歷史教科書。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