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紅山文化出土石器有鮮明特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7-02]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了解到,與其他新石器文化相比,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石器較多,而且有鮮明特點。
其一為數量較多。紅山文化石器的使用量較大,數量超過陶器。
其二種類較全。紅山文化石器為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和細石器并存。其中,打制石器比例較大,主要有雙孔石刀、石磨盤、石磨棒、石錛、石耜等。磨制石器次之,主要有石矛、有肩石鋤、石敲砸器等。細石器較少,主要有石鏃、石核、尖狀器、圓頭刮削器、紅長石片等。
其三形體較大。紅山文化石器中大型石器較多見,如石耜、石斧、有肩石鋤、石錛、石磨盤、石磨棒。其中,大型石耜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煙葉形,另一種是草履形。
其四制作方法先進。紅山文化石器的制作方法多為打、磨并重。這樣加工出來的石器,既可將器形磨制規整,又可將刃部打制鋒利。有些石器的做法就是先磨制出形狀,再打修刃部,如三角形石鏃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加工出來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