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土珍貴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5-23]
經過四次發掘的凌家灘遺址出土了1300多件珍貴文物,這些珍貴文物不僅有著極高的制造工藝,而且一些文物的發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凌家灘先民已經擁有當時罕見的文明,無論國家出現的形式之早、生產生活方式的先進、以及對待婚姻的科學態度,都讓我們不得不對這里的先民抱以崇敬和景仰之情。
我國冶金史可能提前一千年
負責凌家灘發掘工作的張敬國教授告訴記者,在前幾次的發掘中,凌家灘曾出土了一些管壁厚度只有0.15厘米的玉管,如此薄的管壁必須將琢玉砂和鉆頭融為一體,是什么將琢玉砂和鉆頭融為一體的?正在大家疑惑之際,進一步的發掘中,他們發現了大量的坩堝片。專家推測凌家灘在5300年前就可能已經有了金屬冶煉技術,而且有了金屬管鉆。張教授說:“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后的發掘中可能發現金屬工具,一旦金屬工具真的出現,這將把我國冶金史提前一千年?!?br/> 中華大地五千年來人種沒變
“在前幾次發掘中,凌家灘出土了6件玉人,3件是坐姿,3件是站姿。玉人都是雙臂彎曲緊貼胸前,作祈禱狀,反映了凌家灘先人已有強烈的原始宗教意識,已告別了精神世界的蒙昧期。玉人頭戴圓冠,冠周飾有方格紋,系著斜條紋腰帶,說明當時已有紡織技術,人們已穿著衣褲,戴著帽子。玉人雙耳鉆孔,表明佩戴耳飾,手臂上刻紋表示戴有手鐲。玉人留有八字須,說明當時已經有了剃須工具?!?br/> 張教授說,而且出土玉人都呈長方形面孔,濃眉大眼,雙眼皮,蒜頭鼻,大嘴,身材勻稱,面部呈現蒙古人種的明顯特征,同現在的中國人面貌一脈相承。這有力地證明了五千年來,中華大地上人種一直未變,文化傳承未變。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國都出現原有文明的中斷和人種的變遷,唯有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而不衰。
凌家灘先民已經實行族外婚
張教授告訴記者,凌家灘出土了大批豐富多彩的玉璜,有的玉璜切割成兩半,在兩半的結合處各對鉆一孔,有凹槽相連。在墓葬出土時,有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可能在他方。其中虎首璜和龍鳳璜被認為不是一般的飾物?;⑹阻珣撌且环N兵符,是調兵和結盟的信物。出土的龍鳳璜不僅為我們找到了中國龍鳳文化的源頭,而且其被認為是合婚的信物。張教授說:“這表明在遠古的凌家灘,這里的先民已經實行族外婚,在婚姻制度上已邁入了一個文明的新階段,同時也表明龍鳳文化起源于巢湖流域?!?br/> 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教授認為,在五千多年前的凌家灘,各地已經形成了許多空間范圍很大的部落集團,不同部落集團之間爭奪資源的戰爭當時此起彼伏,日益加劇。在這種形式下,不同部落集團實行結盟,訂立軍事同盟活動已非常普遍。在那種文明時代來臨之前,訂立盟約,各持信物,祭天為證。凌家灘祭壇遺跡的發現,說明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巢湖流域就存在著國家的雛形。
遺址區發現我國已知最早水井
張教授說,在第四次發掘中,他們不光發現了大面積的紅陶土塊遺跡,而且在遺跡中,他們還發現了稻殼。它和把豬首作為牲品的玉鷹綜合在一起,說明凌家灘先民是個以稻作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農耕的部落。
另外,張教授還告訴記者,在紅陶土塊遺址區發現了一口古井,該井井壁上半部系用紅陶土塊圈成,直徑約1米,深約3.8米。井的出現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凌家灘的先民此時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因為他們知道飲用衛生的井水了。這也是目前我國發現已知最早的水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