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博物館廣場出土大批明清青花瓷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2-28]
昨日,記者從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在文明路省博物館廣場和北齋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批各時期的文化遺物,上起秦漢,下至明清,尤以唐宋時期的瓷器最為大宗。這批出土文物,有些是以往廣東考古中罕見的新品種,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據《新快報》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改擴建工程用地屬于城市遺址。遺址地層中存在過水井、房址等文化遺存。據專家介紹,從考古地層的形成來看,最早的文化地層為唐代文化層,其后宋、元、明、清直至現代各時期的地層堆積均有發現。而出土文物的年代,上限可至南越國時期。即是說,起碼從南越國時期開始,這一帶就有人類活動了。
最令考古專家興奮的,是在此次發掘中出土了大批明清青花瓷片,品種多樣,窯口眾多。這正好佐證了廣州當時是東方著名的外貿大港,許多著名窯口的瓷器都經過廣州銷往海外。
新華網廣州(陳琦鈿、李斯璐)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