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大規模土著燕國文化遺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1-06]
出土的花邊鬲成為地域文化標志性器物
河北省考古專家日前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經區域——易縣七里莊遺址發掘中,發現了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第三階段遺存為西周之前的土著燕國文化,被命名為七里莊三期文化。這是我國考古學界首次發現大規模且清晰的土著燕國文化遺存,出土了一批標志性文物,填補了土著燕國文化考古上的許多空白。
據介紹,2006年4月至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七里莊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新石器至商周時代等5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尤以第二至第四期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七里莊三期文化的代表性出土文物是花邊鬲、銅耳環、長方形石刀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器形高大、造型獨特的花邊鬲。這種鬲廣泛流行于黃土高原一帶,代表一種中國北方文化傳統。七里莊的花邊鬲除了具有一般花邊鬲的基本特征外,更具有自身的一些突出特點:器形大,領部直而高,花邊在領部,花邊類型多樣。這些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特征,使七里莊的花邊鬲很容易從黃土高原地區中的花邊鬲群中區別出來,成為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的標志性器物。這種文化就是土著燕國文化。
專家指出,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證明,今北京到保定一帶應是西周之前土著燕國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域。但遺憾的是,過去有關土著燕國文化的古代遺存雖有苗頭發現,但少而零碎,無法給人們完整而清晰的印象。而這次發掘,讓考古學界首次發現了大規模而且清晰的土著燕國文化遺存,將直接影響關于“燕文化”、“姬燕文化”、“土著燕文化”等燕系統文化諸概念的認定,促進燕系統文化的研究。(記者耿建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