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出土漢代絲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8-30]
記者近日從甘肅省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05年11月,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磨咀子漢墓群出土了一些漢代絲綢,這些絲綢質地細膩,十分精美,織有 “廣”“山”等紋飾。
據介紹,2005年11月中旬,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磨咀子古墓群的一座漢代墓在雨水沖刷中突然坍塌。當地考古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從漢墓中發掘出一些嚴重腐朽的木馬、木牛、木桶等木制文物,一些漆器也已經嚴重風化。
考古人員在清理一個柏木制作的長方形棺木時,發現墓主人身上有保存完好的絲綢衣物。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出土的絲綢為土黃色和褐色,有精美的紋飾,屬于漢代典型的絲綢織錦。其中,最大一塊褐色絲綢幅寬大約50厘米、長約1米。絲綢正面有特色鮮明的“廣”“山”等字樣和“青龍白虎”圖案紋飾。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安說,“廣”“山”等紋飾的字樣可能代表當時絲綢的產地或者作坊。
通過仔細辨認分解,考古人員在墓主人身上共發現5件成形的絲綢衣服和一條精美的絲綢飾帶。這些絲綢制品有3種不同的質地,分別由白、黃、褐、藍、紅等顏色組成。
朱安說,這些出土的絲綢說明武威一帶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