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東山口再現兩漢五代古墓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8-23]
廣州農林上路一橫路的省老干部活動中心工地日前發現了兩漢、隋唐五代時期的8座古墓葬、9眼水井、5個灰坑(古人堆放垃圾之處)。昨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歷經了兩個月的考古勘探發掘后,公布了挖掘結果。專家稱,此處“井墓共存”的現象,再度印證了東山口地區在古代就已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域。
此次發掘的墓葬主要為兩漢、南朝和隋唐時期。兩漢墓葬不僅出土了“五株”銅錢、瑪瑙管珠、銅鏡,還出土了陶壺、罐、盂等,許多出土都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現場有兩座西漢土坑墓,由于方向一致,大小、結構形制相近,隨葬品種類也基本一樣,專家推測,兩墓主人可能為一對夫婦。而在一口東漢土坑墓中,有一具胡人俑座燈,造型別致,保存較完整??脊叛芯克膶<曳Q,這具胡人俑座燈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暗示出當時可能會有不少胡人來到此地做家傭,進一步佐證了近兩千年嶺南和西域、中亞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東山口一帶陸續出土的墓葬、水井群已達5、6次之多。此次發掘依然是“井墓共存”,還頻繁地出現了晚期水井打破早期墓葬或者水井就在墓旁的現象,表明東山口一帶自古就是人類活動頻繁。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 李培、易西兵、馬建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