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次發現北宋民窯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6-05]
經過兩個多月的搶救性發掘,文物考古專家在湖北省東南地區的咸寧市,首次發現了較完整的北宋民窯遺址。這一發現,對研究湖北地區北宋時期民間制陶工藝的發展水平,以及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陶瓷文化特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今年3月至5月,咸寧市博物館對該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咸寧市博物館館長黃大健告訴記者,這一窯址是北宋時期民間燒制陶器的龍窯,依山而建,呈長方形,窯體長26米,寬1.5米至2.1米,磚結構,其廢棄堆積涉及的面積約6000平方米。窯體分三部分:火堂、窯床、煙囪。該窯除窯頂坍塌外,其它結構保存完整。
黃大健說,根據地層堆積的情況分析,該窯的生產時間較長,可能達數十年甚至更長。窯內殘存窯具80余件,陶器10余件。
(信息來源:新華社武漢)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