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滄州段歷經千年仍具輸水功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5-17]
京杭大運河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其中流經河北滄州市區的一段現在還具備輸水功效,在必要時刻擔負著為北京、天津供應水源的任務。
大運河流經滄州市區內的河段目前長度為3.75公里。雖然與當年航運鼎盛時期不能相比,但如今的這一段仍發揮著輸送水流的作用。據滄州市水務局副局長王彤介紹,大運河滄州段在1965年首次出現斷流,隨后水量逐漸減少近乎干涸。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和河北省有關部門通過引黃河水,才使得大運河有了一些水,但目前看來仍然屬于水量稀缺河段。
記者從滄州市政府了解到,大運河滄州市區段作為 “引黃濟津”工程必經通道,自1972年至1983年先后5次為天津輸水,計16.97億立方米;自2000年至2005年又4次送水,為天津輸水15.55億立方米。作為世界上最古老運河之一的大運河,如今仍在發揮功效。
近年,由于滄州市區地面下沉及堤防存在裂隙和孔洞等原因,滄州市水務局先后3次對大運河堤防險工進行了高壓灌漿處理。為固土保安,滄州市還對這一段運河沿線進行了堤防綠化,使千年大運河顯得更有生機。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