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江蘇無錫丘承墩遺址首次發現良渚文化高臺墓地的雙祭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4-19














    丘承墩遺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東北約1公里,遺址面積1萬平方米。由于鴻山開發區的建設,2004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無錫市錫山區文管會對開發區內的越國貴族墓進行搶救性發掘(見《中國文物報》2005年1月26日)。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去年1—6月,繼續對鴻山開發區內的丘承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015平方米。遺址主要為良渚、崧澤和馬家浜的文化堆積,共清理了良渚文化高臺墓地和并列的良渚文化祭臺2座,墓葬10座,其中3座為隨葬大量玉器的貴族墓;崧澤文化和馬家浜文化房址6座、墓葬13座。良渚文化高臺墓地雙祭臺的發現,是本次考古最重要的收獲;而出土的新的玉器器形,為研究良渚文化玉器增添了新的內容。

    丘承墩遺址的地層堆積共分為6層,第4層為為良渚文化高臺墓地的堆土,高臺的邊緣部分為斜坡狀堆積;第5層為崧澤文化的地層堆積,第6層為馬家浜文化的地層堆積,均發現有房基、墓葬等遺跡。

    良渚文化高臺墓地位于整個遺址的中東部,東西長45、南北寬25米。中心部分被戰國墓(M1)打破。高臺上共發現良渚時期墓葬10座,編號M2—M11,其中部分墓葬被M1打破。墓葬皆為豎穴土坑墓,墓向與高臺基本一致,按等級高低由西向東排列,西部臨近高臺西緣的3座墓等級最高,出土玉器以琮、璧、鉞為基本組合。東部的墓葬身份較低,基本不見玉器。

    M3豎穴土坑,長3.12、寬1.17、深0.63米。隨葬器物主要集中在左側,有玉器20件(組)、石器19件、陶器26件。頭部隨葬4件貫耳壺以及玉珠、管、扣飾等;身部左側隨葬玉琮3件、璧7件、鉞1件、鐲1件、錐形器2件及石鉞、斧等;足部隨葬貫耳壺、闊把杯、豆、壺等陶器,時代為良渚文化晚期。

    M5在整個墓地中規模最大,位置顯著。長方形豎穴土坑,打破高臺,坑長3.59、寬1.05、深0.25米,墓向204°。隨葬器物有玉器30件(組),石器8件,陶器19件。頭部置一貫耳壺以及玉珠、管、扣飾、綠松石飾件;身部左側主要隨葬玉琮、鉞以及石鉞、石斧等;右側主要隨葬玉璧;足部主要隨葬陶器。

    玉器有琮2件、璧9件、鉞3件、鐲2件、錐2件以及墜、鐓、珠、管、扣飾等;石器有鉞3件、斧5件;陶器有鼎、豆、貫耳壺、罐、盤等,時代為良渚文化晚期。
    M11豎穴土坑,長3.55、寬0.99、深0.45米。隨葬器物51件組,其中玉器22件組,石器12件,陶器17件。玉器包括璧6件、鉞2件、琮式管1件、錐形器5件、鐲2件以及鑿形器、鐓、珠管、扣飾等;石器有斧3件、鉞8件、冠形器1件;陶器有鼎、豆、壺、杯等,時代為良渚文化晚期。

    JS1:主體在T0405內,T0404北隔梁、T0505西部、T0305東部各有一小部分。東為M5,西為高臺邊緣。底邊殘長14.5、寬12.5米。

    祭臺堆積可分6層。最底層為祭臺的墊高的基礎;第5層為房基,房基坐北朝南,東西寬9.8、南北進深9米,有內外2圈基槽,內部并有柱洞,基槽內有用于奠基的陶器;第4層紅燒土為祭臺的外圍;第2層的灰白土框圍繞第3層黑灰土形成一東西長5.2、南北寬6.2米的方形臺面;最上層是祭臺的覆土,頂面中心部分是2件用特殊方法從腹部切割開的陶器,底部平置,口部倒置。陶器邊緣經燒烤呈紅褐色。第1—3層內出土有玉鐲、玉珠、玉管,陶壺、杯、碗、罐等。

    祭臺位于高臺墓地以西,獨立于墓地又與墓地有重要的關系。祭祀方法比較特殊。底部的基槽應與祭祀建筑有一定關系。

    JS2:T0604內。東為M4,西為M11。2號祭祀遺跡在高臺墓地的西部,中心距JS1東緣13米。頂面跟1號祭臺一樣,以2件陶器置放成十字形,其中一件陶器內置石塊,經燒烤后留下不規則的燒土。

    2座祭臺的時代為良渚文化晚期或晚期的偏早階段。

    遺址共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遺物250余件(組)。

    陶器100余件。器形有鼎、豆、壺、罐、貫耳壺、闊把杯、碗、盤、杯等。

    鼎 泥質黑陶??趶剑保梗?、通高22.4厘米。侈口,束頸,扁折腹,圜底,鏤空“T”字形足,扁圓形蓋附凹橋形鈕。蓋面、頸、腹部飾刻畫的斜網紋,足面刻畫山形紋。

    豆 泥質黑陶??趶剑保罚?、通高31.6厘米。豆盤侈口,竹節形高柄,喇叭形圈足。柄和圈足部飾11圈刻畫的四瓣形花蕊圖案。

    貫耳壺 泥質黑陶??趶剑福?、通高16.4厘米。直口微侈,高頸,扁鼓腹,圈足,口附對稱貫耳,附扁平蓋,圓形鈕。頸、腹、圈足部刻畫7道紋飾,主體為蛇紋、鳳鳥紋、鱗紋。圈足部有鏤孔。

    壺 泥質黑陶??趶剑叮?、通高11.5厘米。直口微侈,短頸,鼓腹,圈足,口附對稱貫耳,附扁平蓋,圓形鈕。頸腹部刻畫紋飾,上腹部主體紋飾為交連的蛇紋。
    玉器共106件。有琮、璧、鉞、瑗、冠狀器、鐲、錐形器、墜以及珠、管、扣飾等等。

    玉琮高15、上射徑6.9、上孔徑5.5、下射徑7.4、下孔徑5.9厘米。長方柱體,內圓外方。中有對穿鉆孔,孔壁經打磨光滑。器表每面中間有豎槽一分為二,分為5節。每節以轉角為中心以3道凸棱和2個圓圈組成簡化獸面紋。器表沁為青灰色,夾雜紅褐色斑痕。

    玉璧徑24.5、孔徑4.7、厚1.2厘米。器呈圓形。中有對鉆的圓孔,孔壁留有錯縫臺痕。璧外緣弧凹。制作規整,打磨精致。受沁后雙面顏色不一,一面呈青、灰、綠、黃諸色斑痕,另一面呈灰白色夾少量青、黑斑。

    玉冠狀飾高2、寬5—5.6、厚0.3厘米。器扁平,呈倒梯形,上部刻2道凹槽,形成弧凸的頂。底端為扁榫,有3個雙面穿小孔。器表呈雞骨白色,可見白色結晶體。

    玉錐形飾長9.9、徑1.7厘米。器下部呈錐形,底端鈍尖。上部首狀,頂鼓,下凸。面飾4只大眼睛。從四面看都為人首形。束頸較長,滿飾水波紋。頂端有一個深約2厘米的鉆孔。器形前所未見。器表鈣化嚴重。

    丘承墩遺址是繼吳縣草鞋山、張陵山、昆山趙陵山、武進寺墩、常熟羅墩、江陰高城墩等良渚文化墓地后,江蘇省發現的又一處重要的良渚文化遺址。遺址中,又一次發現了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疊壓關系,第一次發現了良渚文化高臺墓地中并列的雙祭臺,而人面紋墜形玉飾為新發現的良渚文化玉器器形。

    自20世紀70年代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發現良渚文化貴族墓葬以來,80—90年代初,先后發掘了江蘇武進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余杭反山、瑤山、莫角山等遺址之后,對于良渚文化的研究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形成了良渚文化研究的一次高峰;近10年來,盡管江浙地區圍繞良渚文化作了不少工作,然總的來說幾乎沒有新的進展和新的突破。無錫丘承墩遺址的發掘,無疑為良渚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內容,對于研究良渚文化的原始宗教、研究良渚文化晚期向北的擴張和探討華夏文明的起源,均有著重要的意義。


    (張 敏 李則斌 朱國平 田名利 鄒憶軍)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