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河南滎陽薛村遺址搶救性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4-14


    去年4月,在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工程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滎陽薛村遺址作了搶救性發掘。滎陽薛村遺址位于河南省滎陽市王村鄉薛村村北,根據遺址所在地的主要小路和斷崖土坎的分布,大致將遺址分為4個發掘區。2005年度的發掘主要在第Ⅱ、Ⅳ發掘區,也是后來確認的夏商時期聚落所在。

    目前已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取得了豐碩成果。根據遺存的時間早晚和空間場景的變換可將遺址分為2個大的時期:二里頭文化晚期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該遺址為一小型聚落;漢代以后淪變為墓地,一直延續到現代。

    發現并清理二里頭文化晚期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灰坑、窖穴、祭祀坑共413個、陶窯9座。其中包括埋有打碎牛頭骨和陶鬲的祭祀坑、羊牲祭祀坑、牛牲祭祀坑、出土11件羊肩胛骨卜骨的窖穴以及人祭遺存等。

    陶窯均為豎穴升焰窯。其中Y3為一座平面近圓形,帶火門的豎穴升焰窯,窯室內有承箅墻兼分火墻,火門前面有保存基本完好帶臺階的方形工作坑,坑底和臺階有堅硬的踩踏面。

    發現二里頭文化晚期到二里崗下層文化時期房址6座,均為長方形半地穴式。其中F4、F5的居住面和墻壁下部經火燒烤,加工考究。以F4保存較好,最具代表性,其主體平面略呈長方形,東、北兩壁各有2個燒灶。

    發現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水井13眼。初步觀察水井中出土的遺物均為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未見到時代更早或者更晚的。這或許意味著在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遺址所在地環境有了較大的變化,最起碼是用水資源的變化。聚落的廢棄也是在這一時期。

    發現二里頭文化晚期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墓葬5座,均為小型土坑豎穴墓。墓葬集中分布在10多平方米范圍內,出土有豆、圓腹罐、深腹盆、鬲、簋、斝、深腹折肩盆等陶器。年代從二里頭文化四期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據當地百姓介紹,20世紀五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時在現墓葬區挖出過銅爵、石刀、石戈??梢源_認此處為遺址夏商時期聚落的墓葬區。

    出土骨錐、骨簪、卜骨、各種石質生產工具、玉器等約500多件和大量的陶片。已復原二里頭文化晚期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的陶容器200多件?;酒黝愑猩罡构?、鼎、各種圓腹罐、鬲、捏口罐、豆、杯、爵、盉、斝、壺、刻槽盆、大口尊、深腹盆、簋、甕、缸等。另外還發現比較少見的夾砂白陶缸殘片。

    二里頭文化晚期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的聚落廢棄后,到了漢代,這里開始淪變為墓葬區。截至目前,發現并清理漢以后墓葬210座,以漢、唐墓葬為主,兼有宋、金、明、清墓葬。

    漢墓基本為西漢晚期到東漢時期,以東漢墓居多,目前尚未見有西漢早、中期墓葬。墓葬形制絕大部分為帶長方形豎穴墓道的洞室墓,部分洞室還有磚券頂。還發現帶長斜坡墓道和左右側室的土洞磚券墓以及帶斜坡墓道、天井和前后室附左右側室的大型墓。漢墓大部分遭不同程度盜擾,但仍然殘留豐富的信息,出土了不少價值很高的遺物。出土器物種類有銅器、玉器、料器、玻璃器、銀器、鐵器、釉陶、漆木器、陶器等600多件,銅錢約1800多枚。比較典型的有彩繪陶案、陶盤、耳杯、彩繪陶羊尊、燒彩云氣紋模印紋釉陶樽、雙層鏤空釉陶熏、釉陶倉、模印青龍白虎紋灰陶灶、印紋硬陶罐、綿羊與天鵝復合造型的銅帶鉤、龍虎紋銅鏡、日月昭明鏡、龜紐銅印章、玉蟬形口、彩繪石質塞狀器、帶鞘鐵刀、玻璃耳珰等。

    漢代墓葬從墓葬形制、年代、分布位置等方面綜合來看,其排列也似有一定的規律,是否家族墓地及其墓地制度有待進一步研究。

    唐代墓葬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第Ⅱ發掘區的中西、中南部的10幾個相鄰的探方內,第Ⅳ發掘區的西南也有發現。從位置、排列和墓向看,很可能為一家族墓地。唐墓絕大部分保存完好,極少量遭早期盜擾。小型墓葬形制基本為長方形豎穴墓道的洞室墓,南北向墓道在南墓室在北,洞室一般較矮,頂部較平,洞室略寬于墓道或者同寬。另外,還發現有比較大的磚券墓M141,整體形狀近刀形,斜坡墓道,帶1個天井2個過洞,墓室近方形,磚砌成圓角,頂殘。

    隨葬品瓷器有水注、雙系罐、碗、盞、粉盒等;俑類有彩繪瀝金鎮墓獸、彩繪瀝金天王俑、彩繪武士俑、文吏俑、仕女俑、騎馬俑、牽馬俑及馬、駱駝、牛拉車、米碓、磨、灶、豬、狗、雞、跽拜俑、胡俑、卷發高鼻的外國人俑等;其他有木理紋絞胎釉陶枕、水晶塊、圍棋子、骨骰子、描眉用的墨塊、蚌殼(盛放化妝品或潤膚油脂)、三彩器、漆盒等。此外,ⅣM3出有珍貴的紀年墓志一合,方形,祿頂寶蓋頂,青石質,志文記載墓主為“唐故河陽軍馬副使,試太常卿”宋華宋元茂,于元和景申年死去,庚子年潤正月下葬。為唐墓斷代提供了標準。

    宋金墓葬也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第Ⅱ發掘區的南部幾個探方內。一般都為夫婦合葬墓。主要隨葬有大量的北宋銅錢。部分墓葬出有“正隆元寶”,可知為金墓。另外隨葬有少量的黑釉瓷碗、黑釉瓷雙系罐、白地釉黑褐花瓷碗、深腹白瓷碗等。墓內一般有朱書鎮墓瓦或鎮墓石塊。也有少量墓葬隨葬鐵犁鏵或鐵剪。

    明代墓葬以M87、M124、M128等為代表。M87出有磚質朱書買地券1張,M124出有青花瓷碗1個,M128出有明早期青花瓷碗4個,都比較珍貴。

    另發掘有少量的清代早期墓葬,可資為了解古代喪葬文化傳承演變的標本。

    初步工作表明,薛村遺址是黃河南岸邙山南麓的一處重要的二里頭文化晚期到早商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掘保護工作,對于研究夏代晚期到早商時期聚落的層級結構,薛村遺址聚落內部的結構、功能區的劃分及其特點提供了寶貴資料,另外對進一步理解距此約20多公里的滎陽廣武大師姑二里頭文化城址的性質和地位,與商代早期都城鄭州商城的關系,探討夏、商文化的演變態勢和更替,了解夏、商政治勢力的興衰等問題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科學研究價值。遺址上分布的大量漢到清代的墓葬對于了解古代喪葬文化及其習俗,曲折地反映當時現實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探討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觀念的變化提供了生動翔實的實物資料。

    (楚小龍 朱樹奎 李勝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