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廣西百色百達遺址考古發掘獲重大發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4-12










    ●出土文化遺物數萬件文化堆積跨越新舊石器時代本報訊 2004年4月—去年3月,在百色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中,廣西文物工作隊會同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館、百色市右江區文物管理所,對百達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發現一批重要遺跡,出土遺物5萬多件。

    百達遺址是一處露天遺址,位于百色市以西約50公里的陽圩鎮六豐村百達屯西側的山坡上。本次發掘分為A、B、C、D區,發掘深度一般為1、最深的地方達5米。4個區的文化堆積基本一致,即上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下部為舊石器時代文化堆積,其中A區的第3、4層含有大量的螺殼。

    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至少可分為2期,第一期以大量的打制石器和少量的斧、錛坯件為主要特征;第二期以一種形制獨特的尖狀砍砸器和磨制石器為主要特征。經測定,第一期文化距今約9000年,第二期文化距今約7000年。舊石器時代文化堆積也可分為2期,第一期的石器個體較大,工具類型中含有手鎬;第二期的石器個體較小,缺乏手鎬。初步推測應為更新世晚期,年代可能早到距今約10萬年。

    此次發掘不僅出土大量的文化遺物,而且發現了一系列重要的遺跡:

    1、新、舊石器時代相互疊壓的文化堆積

    遺址的文化堆積跨越了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堆積的上部為新石器時代,下部為舊石器時代。地層疊壓關系清楚,文化遺物也明顯不同。

    2、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制造場

    在第3、4層各發現一處石器制造場,分別位于A區北部和B區東南部。A區制造場的面積約20平方米,場內分布著大量制作石器的原料、制作工具、不同制作階段的產品以及斷塊和碎片等,此外還雜有少量螺殼;B區制造場的面積約80平方米,場內分布的石制品和A區相同,但沒有螺殼。

    3、新石器時代的建筑遺跡

    在C區東南部發現一處規模較大的柱洞群,均開口于第3層底,打破第4層。柱洞平面均為圓形,直徑一般為10—15、深10—20厘米,排列有一定的形狀和規律。這一柱洞群應是一處建筑遺跡,可能屬于古人類居住的地方。

    4、新石器時代墓葬

    在A區發現墓葬3座,分別編號為M1、M2、M3。其中M1、M2位于地層的第4層,M3位于第6層。3座墓葬的人骨架均不完整。M1僅見殘破的頭骨及數段肢、肋骨,頭骨上方壓著一大塊石頭;M3只殘留頭骨和下頜骨,且頭骨和下頜骨分離;而M2則保留大部分骨頭,應為仰身屈肢葬。3座墓葬人骨周圍均發現一些石制品,可能是隨葬品。特別是M3隨葬的石制品集中成一堆,位于頭骨和下頜骨一側中間,呈三角形分布,其周圍無任何石制品,顯然是有意識放置的。

    5、新石器時代用火遺跡

    在A區的第3層發現一處用火遺跡,面積約2平方米,厚達30厘米。在遺跡范圍內,分布大量的炭屑、紅燒土以及相當數量的獸骨和石制品。

    6、出土數以萬計的文化遺物

    此次發掘,出土文化遺物5萬多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等,其數量之多,是廣西歷次考古發掘中前所未有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主要是石器,另有少量陶器和骨器。石器以打制的為主,原料幾乎都是取自河灘的礫石,器形有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鑿、石刀、研磨器、石錘、石砧等;陶器均為夾砂陶,飾以繩紋,從可復原的器物看,器形僅見罐一種;骨器有骨針和骨錐等,其中骨針有單尖和雙尖,這些骨針和骨錐均發現于A區的螺殼堆積層。

    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僅有石制品,種類有石錘、石核、石片等。石器均用礫石直接打制而成,器形有砍砸器、手鎬、刮削器等。

    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動植物遺存。初步鑒定,水生動物包括螺蚌、魚、龜鱉、螃蟹等;陸生動物種類有猴、熊、鹿、野豬、野牛、竹鼠、鳥類等;植物有橄欖核等多種。在A區的第4層,發現大石砧周圍分布有許多大型哺乳動物的破碎肢骨和砍砸器等石制品,可能與古人類在消費這些動物時敲砸骨頭有關。

    百達遺址分布面積為2.5萬平方米,是廣西西部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的一處跨越新、舊石器時代的史前遺址,也是我國華南地區第一處具有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的露天遺址,其文化堆積之厚、遺物之豐富、跨越的時間之長,在我國也是少見的。這對于研究古代文化的發展與演變、構建我國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史前年代框架及文化發展序列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此次發掘不僅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文化遺物,而且在新石器地層中揭露出多種遺跡和古人類活動面。特別是發現的建筑遺跡——柱洞群,其分布范圍之大,在廣西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罕見。在新石器地層中發現了螺殼堆積區域、石器制作場、柱洞群等遺跡,包括了生活區、石器制作區、居住區等不同活動區域,而且這些區域分布在遺址的不同部位,表明遺址存在明顯的功能分區。

    此次發現的墓葬為研究華南地區古人類的體質特征、壯民族的起源與分布以及葬俗等,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大量動植物遺存的出土,對于了解遺址所在地區古人類的經濟生活、生存與環境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謝光茂 彭長林 黃 鑫 周學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