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新發現:黃帝有可能是六合女婿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3-09]
中國人自稱是炎黃子孫,最近的一項考古成果卻表明,軒轅黃帝竟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這不僅將南京和華夏的老祖宗拉上了關系,更重要的是也為撲朔迷離的上古歷史又撥開一團迷霧。
考證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黃帝是六合人的女婿,這幾千年前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搞清楚的,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意思。據《金陵晚報》報道,南京六合區文物保管所所長蔡明義是這個課題的主要論證人,他向記者細細介紹了整個來龍去脈。
◆緣起尋找方姓始祖
蔡明義從2001年就開始考證黃帝的岳父敕封六合方山的課題。為什么會研究這個,還要從當年在湖北召開的一場方氏源流歷史研討編審會議說起。
許多資料已經證實,上古的時候,中華民族只有6個姓氏,方是其中一個。方姓的老祖宗是誰也達成共識,即炎帝神農氏的第十一世孫姜雷,姜雷被敕封在一個叫方山的地方,后來以山為姓,改叫方雷,于是他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姓方的人。
蔡明義告訴記者,在那次會上,有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方雷到底是被敕封在河南禹州的方山,還是南京六合的方山?后來一個香港的方姓實業家愿意拿出經費,請專家尋根求源。
◆炎帝和黃帝相差11代
蔡明義說,要考證黃帝的岳父,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通常自稱“炎黃子孫”,然而炎帝和黃帝并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黃帝在炎帝之后整整相差11代。根據典籍記載,公元前2600左右,姜雷聯合軒轅共同打敗蚩尤,并且將帝位讓給軒轅,使他代替炎帝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正式命名為黃帝。黃帝又委任姜雷為左相,封為六合方山侯,并以地賜姓,從此姜雷更姜姓為方姓,成為方姓始祖。后來,黃帝娶了發明植桑、養蠶、織絲的方雷之女嫘祖為正妃,方雷便成為軒轅黃帝的岳父。
◆方氏宗譜是主要證據
怎么證明方雷生活在六合方山一帶,而不是河南?蔡明義說,歷朝歷代的方氏宗譜、族譜、家譜及地方志文獻中,都沒有除方雷敕封六合方山以外任何敕封地的記錄,這是最有力的主證。
蔡明義等人在查證方雷公發源地中,發現了一批方氏珍貴的宗譜,其時間跨度從唐代到明、清以至民國;其地域范圍涉及浙江、江西、安徽和江蘇。在列朝各地不同時期的方氏宗譜“序言”、“源流梗覽”,均足以證明方雷始敕封于六合方山。
◆賈蘭坡認可六合一說
當時不少人覺得六合在四五千年前只不過是一片汪洋,荒無人煙,因此,姜雷被敕封一說也成了無稽之談。蔡明義說,自己曾經找到的證據完全可以擊垮這種質疑。
1986年,蔡明義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教授丁灝來到六合冶山鎮四合鄉一個叫張崗的地方,那里據說有舊石器時期的遺址,蔡明義和丁灝帶著鐵鍬等工具,果然挖出了石片、石器等東西,足足有三蛇皮口袋。他們把這些東西帶到北京給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猿人”之父賈蘭坡先生看,得到首肯。蔡明義說,這些事實足以證明萬年之前,先民們不僅在六合這塊土地上活動裕如,而且人氣旺盛。這足以說明六合方山侯府的設立,是有一定社會基礎的。
尋訪
口說無憑,還需要拿出證據來,才能讓人口服心服。此后,記者和蔡明義一起走訪了不少家譜中提及的地點、遺址,發現大量物證印證了黃帝老丈人在六合的說法。
第一站:六合方山
在六合方山,至今還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梵天禪寺遺址。有資料稱,梵天禪寺曾經設有雷祖殿堂,如果這是真的話,足以證實方雷敕封在六合方山是有根有據的。
◆梵天禪寺大殿曾裝飾盤龍
介紹,2001年5月上旬,世居方山、年逾七旬的老干部、老農民徐國友、徐國興、徐國義、徐家榮、徐家福曾經回憶他們小時候的見聞。那時梵天禪寺建筑宏偉壯觀,設有前、中、后三進大殿,前殿中間為彌勒佛,兩旁為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中殿為大雄寶殿,中間供奉的如來佛祖和藥師佛、阿彌陀佛,兩旁為十八羅漢。而后殿則為雷祖殿堂,專門供奉雷祖和雷祖娘娘,均為約兩米高的坐像。
蔡明義認為,在一所佛教廟宇中專設雷祖殿堂尚屬罕見,結合方氏宗譜,這恰恰印證方山是方雷敕封地的結論。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徐氏老人證實,梵天禪寺大雄寶殿兩旁的中柱上,由上至下有彩色巨龍盤繞。因為按慣例,一般的庵、觀、寺、院中,殿柱上從不允許用盤龍裝點,從中可以說明,梵天禪寺正因有貴為王侯將相的方雷供奉于此,故大殿兩旁中柱才有盤龍裝飾。
◆風光古寺如今成危房
記者一行從六合區政府出發,沿寧通高速公路驅車一路向東,到橫梁鎮往南拐就看到了秀麗的方山。
梵天禪寺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當年規模宏大的名剎如今只剩下一間殘破的前殿。房子用青磚砌成,外表普普通通的,門前堆積的石料中,記者找到一塊平整的石板,上寫“梵天禪寺”四個大字。
因為年久失修,梵天禪寺成了一座危房,三分之一的屋頂已經消失。寺廟屋檐上長滿荒草,一陣風吹來,草隨風動,似乎連屋頂也在微微顫抖,仿佛隨時都要垮塌一般。走進殿內,殿內面積大約200平方米,環顧四周,坑坑洼洼的地面一片狼藉,倒塌的房梁和碎磚散落一地,兩扇殘破的木門倒在一旁。根據當地居民的講述,寺廟雖然破敗,但經常會有人來,以前大殿兩邊有“殿座鸚鵡,石峰千古秀;門臨曲澗,流水萬年長”的對聯。如今對聯的影子已經無處可尋,倒是殿內墻壁上、立柱上刻滿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跡,隨后記者在地面上看到了一處處的香灰,這也驗證了村民的話,的確還有香火的存在。
第二站:沭陽
據介紹,證明方雷是在南京六合最有力證據的宗譜,必須提到一個人,就是宿遷沭陽的方恒超老先生。方老先生從1994年起,一個本子,一枝筆,獨自一人走了七八個省份,抄寫復印各地的方氏宗譜,以求得鼻祖到底敕封何處。
如今,他以收集到的資料寫出的論文已被納入到由南京市文化局、文物局出版,南京大學歷史系蔣贊初教授等考古界赫赫有名的專家一起主編的《南京文化歷史新探》一書中,足可證明考古界對他多年來辛勤工作的肯定及對他這份珍貴成果的認可。
◆“我是炎帝的185世孫!”
“我是炎帝的185世孫!”在沭陽,70歲的方恒超見到記者,就切入正題。方恒超一直在當地從事文史研究的工作,在族人中也甚有威望。他自己就珍藏著8卷《方氏族譜》。
記者看到,族譜全是統一的線裝牛皮紙封面,內頁是宣紙制成,上面的文字都是統一的小楷,豎行排列,看起來十分工整。
方恒超說,因為這些老譜子記載的都是文言文,而且文字是豎排的,看起來比較費勁,自己以前幾乎沒翻過。
直到1994年,有人請他修方家的族譜,他才細細把這些看了一遍,看完后覺得很了不起,尤其是其中第三卷,從鼻祖雷開始,一代一代的人,每個人是做什么的,都有交代。
◆各地方家譜始祖記載一致
方恒超在全國各地抄寫家譜,一般先聯系當地的地方志辦公室,尋找線索。他在江西、安徽、江蘇等各地發現的族譜中均記載方雷始敕封于六合方山。
方恒超在江蘇和安徽的一些地方,還發現方氏祠堂或者家堂廟,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為雷祖會日期,據說那天是方雷的生日。
而梵天寺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三日開始寺內僧人為雷祖誦經祭拜,直到二十四日結束。兩者恰恰不謀而合。
結論 六合和炎黃一脈相傳
有人認為,在六合找不到和黃帝等同時期的人,蔡明義覺得這種說法不對,事實上,六合和炎黃一脈相傳,密切相關。
記者獲悉,《史記》記載,軒轅尊黃帝后,“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拔山通道,未嘗寧居”,緊接黃帝位的顓頊為了進一步加強統治,將天下劃為九州,東南為揚州(明代《嘉靖維揚志》),當時六合隸屬揚州。
在采訪中,記者還聽說,有位香港的大老板聽說黃帝的岳丈是在方山而不是河南,立馬要把在河南的投資撤回,轉到六合。盡管是笑談,但蔡明義認為,尋根求源,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國家親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六合方山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它的旅游觀光價值、不可替代的地質科考價值和重要的人文歷史價值,應該得到關注和重視。
(信息來源:新華網江蘇 劉泱、汪明宇、程曉、金世凱、呂道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