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發掘出陶質璧、有漢字的陶鼎和陶質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1-28]
近日,陜西省考古所在長安區黃良鎮石佛寺村附近配合一大型建筑工地基建清理時,首次出土陶質璧、有漢字的陶鼎和陶質球。
發掘出土的隨葬物品銅器有銅鏡、半兩錢、小銅鈴等,陶器有陶璧、鼎、釜、盒、盆、豆、熏爐、灶等物,玉器有少量的玉琮,還有個別鐵削類鐵器??脊湃藛T根據其葬式及出土物等判斷這些墓葬的年代應在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之間。
陶器中有兩件陶質璧較為奇特,一件完整、一件破碎殘斷。完整的一件中孔、外徑約10厘米,內徑約2厘米左右,厚度不到1厘米,造型和考古中常見的玉璧很為相似,正面環邊有凸起的乳釘紋,邊沿有環狀修飾,經千百年埋藏呈現深淺相暈的土黃色,極似玉器的沁色。
出土的陶鼎、陶盒有的完整無損,表面有紅、黃、白、青諸色描繪的曲線圖案,色彩極為鮮艷美麗。尤為出奇的是,在一件陶鼎蓋的背面,有灰白色顏料書寫似為“吳十三”的3個漢字,其書法信筆隨意,類似后代的行楷模樣。但結合墓葬的時代看,當時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字體。
墓葬中出土的5個直徑約5厘米的陶質球狀物件,中間有手指粗細透穿的孔、表面有花紋是五個陶球的共同特征。這些物件是什么名稱、有什么作用,考古人員一時未能做出詳盡確切的答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