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圖書館發現一批清代康乾年間書畫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1-11]
內蒙古圖書館近日在整理館藏文檔過程中,發現了一批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的書畫。
記者在內蒙古圖書館中看到了這些書畫文物,大致有七八件,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幅乾隆御筆親書的絹本行書墨寶,詩文為“俗稱三白澇,適當孟秋登。翌晨早定期,雨中因啟蹕。將謂偶行潦,跋涉何妨試。南望云勢重,齊豫早廑意。由來才逾旬,方伯飛章至。七月十七八,霪霖日夜繼?!鄙厦嬗形宸接?,內容分別是德日新、惟精惟多、乾隆寶翰、連樵鑒賞、謝氏藏書畫印。落款時間是丙午秋七月。據內蒙古圖書館民族地方文獻部研究館員忒莫勒介紹,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
記者看到,絹紙上有團龍圖案,仿佛附在墨字上面。忒莫勒介紹,他們整理時也發現這個現象,后請文物專家鑒定,認為這些圖案是皇室專用的,因為年代久遠,印制圖案所用的礦物質碳化才出現這種現象。
另一幅精品是康熙年間畫家焦秉貞所繪四軸通景屏,每軸高130厘米、寬約47厘米。畫面景象是北方地區狩獵和田園的景象,人物、動物、景物錯落有致,生動自然。作品年代是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忒莫勒介紹,焦秉貞是康熙年間的宮廷畫師,擅長西洋畫法,繪制的人物、田園風景,曲盡其致。據史料記載,康熙時期焦秉貞奉詔繪制的耕織圖有46幅。
據了解,這件繪畫精品是1957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納勒吐圖捐贈給內蒙古圖書館的,捐贈人在畫卷背面還寫有鑒賞的鋼筆題詞。
來源:新華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