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黃埔”見證輝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1-09]
在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50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單霽翔
今年,是有中國考古“黃埔4期”美譽的“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結業50周年。由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學會、河南省文物局參與舉辦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參加活動的有當年的教師和輔導員,也有學員代表,大家歡聚一堂,重溫那段充滿激情的流金歲月。在此,我代表國家文物局向各位專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玻笆兰o20年代,近代考古學傳入中國。在中國考古學的初創時期,從事考古工作的人員不過寥寥數十人,他們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開展了一些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國家有計劃地進行大規?;窘ㄔO。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解決當時考古力量薄弱和專業人員極度缺乏的問題,在1952—1955年4年間,由當時的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國家文物局前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身)和北京大學聯合舉辦了4期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抽調全國各大區、各省市文管會、博物館干部參加,共有346名學員接受了系統的文物考古培訓。著名學者裴文中、梁思永、夏鼐、曾昭燏、郭寶鈞、馬衡、唐蘭、張政烺、尹達、翦伯贊、韓壽萱、向達、蘇秉琦、閻文儒、陳萬里、梁思成、傅振倫、張珩、徐邦達、啟功、莫宗江、宿白、安志敏、石興邦、王仲殊、羅哲文等人參與了訓練班的教學和組織工作。
舉辦4期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為文物事業培養了大批業務骨干,緩解了專業人才緊缺的狀況,為在全國范圍開展大規??脊殴ぷ鞔蛳铝藞詫嵒A,也為當時的學校教育和文博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范例。
這4期學員是新中國第一批接受系統考古訓練的工作人員。建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這4期訓練班學員是中國考古工作的骨干力量,他們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文物考古項目。在五、六十年代,沒有這批學員參加搶救發掘,中國的文物無疑會遭受重大損失。各省由訓練班學員陸續組織的省內培訓班也擴充了基層考古力量。因此,這是一項高瞻遠矚的人才培養工作。
?。福澳甏院?,訓練班的學員陸續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但許多先生直到今天還在文博戰線上繼續發揮著余熱。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許多年輕人迅速成長,挑起了學術研究的大梁。50年過去了,培訓班的教員們已成為中國考古學界的泰斗,而這4期培訓班學員也因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贏得了中國考古“黃埔4期”的美譽。他們為中國文物考古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在中國文物保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梢哉f,這4期培訓班學員見證了新中國文物考古事業輝煌的發展歷程。
我們舉辦紀念活動,就是為了繼承和弘揚考古訓練班學員們的奉獻精神。在老一輩考古學家的教導和傳承下,訓練班的學員們在當時非常艱苦和復雜的條件下,從事文物考古工作,逐漸形成了我國考古隊伍愛崗敬業、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安貧樂道、嚴謹求實的光榮傳統和良好作風、學風,并且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代代相傳。
?。担澳陙?,中國文物考古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以4期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為基礎,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專業人員培訓和學科教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國文物博物館從業人員總數已達6.5萬人。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10多所高等院校設立了考古專業,每年培養眾多高層次專業人才,逐漸形成了考古學科老中青結合的學術梯隊。最近2年,配合學校教育,國家文物局陸續舉辦了文物局局長、考古所所長、博物館館長、古建所所長和田野考古等一系列的培訓班,受到業內的關注。今后國家文物局還要繼續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研討班,實施人才培養計劃,進一步推動在崗培訓,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風硬、業務精、具有團隊意識,適應現代學科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學科進步。
?。玻笔兰o中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伴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等大型基本建設項目的上馬以及城鎮化進程加快,考古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做好重點建設工程中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是我們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的中心任務。目前,全國各考古研究單位已經基本完成了主要業務人員的新老交替。弘揚考古界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打造一支兼具優良作風和現代化學術素養的研究隊伍是文物考古事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新的世紀里,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考古學家艱苦奮斗、默默奉獻的優良作風和謙虛謹慎、嚴謹求實的傳統學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扎實工作,將中國文物考古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中國文物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