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時代語境下的美術創作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10-19]
重慶10月17日電 (記者 鐘旖)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學術研討活動17日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全國美術工作者代表齊聚一堂,以“新時代語境下美術創作中的多元敘事與表達”為主題,聚焦新時代美術創作的發展方向與創作新路徑,展開深度探討。
清華大學教授代大權認為,在新時代的文化語境中,美術創作不僅承載著審美表達的使命,更成為時代精神與人文關懷的視覺載體。其發展路徑需與時代共振,其精神內核應根植于對人性的深度叩問與中國文化身份的當代建構。
代大權指出,把握好美術創作中的“大、小、多、少”等對應關系,有助于在多元語境中進一步明確價值取向與方法路徑。具體來看,“大”指的是藝術創作的格局與精神維度?!靶 奔仁菍Α按蟆钡谋匾a充與內在制衡,也指藝術語言的精微表達,通過有限的個體經驗與形式語言,傳達無限的精神意蘊?!岸唷标P乎藝術風格的多元與創作信念的堅定?!吧佟眲t在哲學層面體現為“減法”的美學智慧,要求創作者在語言上做減法,去除冗余的形式,摒棄虛飾的技巧,追求“少即是多”的表現力。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術院長、《當代美術家》主編黃宗賢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觀,創新和完善“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化和科學化的大眾的美術體系”,是引領中國當代美術前行的基石、路標和價值追求。
如何構建自主的中國當代美術體系?黃宗賢認為,應從多方面發力。比如提升回應現實的能力、加強中國傳統美術資源的當代轉換與闡釋;又如,面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強化藝術語言時代性與傳播力。同時,在文明互鑒中提升對話與建構能力。
“文化自信自強,是創新中國當代美術體系的重要前提?!秉S宗賢提到,在賡續文脈的前提下,創構自主的中國當代美術的學科、學術與話語體系,是文化自強的必由之路與精神體現,也是文明互鑒視域中,美術界應肩負的擔當與使命。
“作為新時代的美術工作者,我們更覺責任在肩,將繼續發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務時代的精神,積極組織主題性美術創作?!敝袊鴩耶嬙涸洪L、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表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