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10月9日電 (記者 李佳佳)敦煌“走了”云岡來了,在此前引爆滬上文旅市場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與《何以敦煌藝術大展》之后,歷經千年滄桑的云岡石窟即將與上海市民游客展開一場全新的“線下相遇”。
10月9日,《云海相望——云岡石窟藝術特展》在滬盛大啟幕。作為上海文旅2025年下半年重量級文博大展項目之一,該展覽于10月10日面向公眾開放,展期將持續至2026年3月26日。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王朝開鑿的大型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是中國石窟造像藝術的巔峰之作,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2001年12月,云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次特展在學術基礎上聚焦云岡石窟的文化、藝術、遺產活化利用,匯聚云岡文物、3D復原石窟、當代藝術作品,VR交互體驗活動,以及30分鐘的原創數字藝術作品展演,借助激光造影、當代藝術創作等多元媒介,呈現云岡石窟自開鑿、保護至當代活化的全歷程。
展覽采用雙展區布展模式,構建兼具學術價值與藝術通感的觀展路徑,使觀眾“看見從未看見,聽到從未聽到”。位于上海虹口區的今潮8弄海派文化中心區的戶外展區以云岡第12窟“音樂窟”為核心,呈現全球首例可移動3D打印1:1復制洞窟,觀眾可自由探索千年石窟細節,欣賞北魏天宮伎樂翩躚;趣看美術館室內展區則分為“化相”“匠道”“光息”“神往”四個單元,以多重維度講述云岡藝術世界。云岡石窟最具標志性的第20窟佛首,以及在滬首現真容的第20窟西立佛,也作為本次特展的重磅展品亮相。
本次展覽打造全方位沉浸式觀展體驗,觀眾可觸摸復制洞窟千年石壁,可聆聽石窟古樂響起(音樂窟十余種樂器再現),可觀看石壁上的飛天力士舞蹈復現,可穿戴北魏及云岡服飾化作畫中人,可置身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與歷史對話,這些當代藝術創作,使文化遺產轉化為當下可感的文化經驗。
在趣看美術館全景光影廳內的“光息”展覽單元,這里為觀眾打造了一場全息云岡石窟光影藝術。激光造像表演重新定義沉浸式空間,近30分鐘、7個篇章內容將云岡石窟的歷史、紋樣、石刻連環畫、第12窟伎樂演奏等“活化”展示。展廳設有4K全景光影、激光雕刻和舞者展演等多種形式,搭載現代科技手法,帶領觀眾踏上一段跨越1500年的北魏人文藝術之旅。
本次特展還將帶來“2023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云岡樂舞的上海首秀。這支樂舞由本次展覽執行策展人、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分場導演田晴及其團隊執導編排,以云岡飛天、力士等形象姿態為藍本、融合北方游牧民族音樂風格,再現了北魏胡漢藝術交融語境下的樂舞場面。展覽期間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這支云岡樂舞都將定期上演。
作為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端,云岡石窟的文化價值與藝術成就舉世矚目。此次展覽以云岡文化為核心,全方位彰顯云岡美學的歷史魅力,在虛擬與現實交織中呈現千年前的匠心傳承,以更具時代感的方式將云岡石窟的歷史記憶與藝術價值推向世界舞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