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考古獲重大發現 邢窯發掘出大量官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25]
新華網石家莊12月16日電日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邢臺市文物部門聯合對部分邢窯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200余平方米,清理出隋唐時代的灰坑、窯穴、作坊等遺址100多處,窯爐10座和大批陶瓷器、窯具,并有重大發現。
據河北日報報道,邢窯始燒于北朝時期,主要分布在現在的邢臺市內丘縣、臨城縣境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唐代,邢窯的產品因受世人青睞而天下通用并進貢于朝廷, 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參加發掘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有關專家稱,這次發掘是配合當地基本建設的一次發掘,也是邢窯歷史上發掘面積最大、出土遺跡遺物最豐富、收獲最大的一次。發掘出的燒制瓷器主要分青、黃、醬、黑、白、素燒、三彩等種,有碗、罐、瓶、匣、盂、壺、盤、盒、缽、提梁盤、鳥食罐、多足硯、高足盤、圍棋子、鸚鵡杯、扁壺、車輪、撲滿、菩薩、羅漢、武士俑、文官俑及馬、猴等動物和鎮墓俑、佛龕等30余類。一些唐代的細白瓷碗、盒、罐的器底或器蓋上,刻有盈、官、翰林字款,非常珍貴。
在這次發掘中,發現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官字款白瓷,年代大約在中唐時期。專家稱,以前一般認為北方只有定窯生產官瓷,四大官窯中也沒有邢窯,這一發現將改變這一看法。在發掘的10座窯爐中,專家發現小部分窯爐是燒瓷的,大部分是燒陶的,燒陶的年代要早于燒瓷的年代,這一發現也將改變瓷陶不混燒的觀點。
專家介紹,這次發掘出土的遺物從隋代至晚唐,延續了數百年時間,而且數量相當可觀,這證明該區域在當時是主要的燒瓷區域。(完)(來源:新華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