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歷盡劫難的國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25
    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室的一個展柜前,時常圍滿眾多的參觀者,人們爭先觀賞的是一件造型別致、紋飾精美的青銅器珍品——虢季子白盤。

    據有關人士說,該盤是西周時期虢季子白領兵打仗時立了戰功后而得到的賞賜。后埋于地下數千年之久。清道光年間,陜西寶雞川司一農民挖土時在地下發現了它,但并不知其珍貴,弄回家中當做飲馬槽子使用。當地一個常州籍姓徐的縣令發現了此盤,見盤上的紋飾精美,給了數串制錢,買下收為己有,在他離任返鄉時將其帶回常州。太平天國時期,有位護王得到了此盤,成了他的鎮府之寶,清光緒年間此盤又落入兵部尚書劉銘傳之手。
    劉銘傳是清末年一位杰出的愛國將領,他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是一位有貢獻的文物收藏家。1864年4月間,他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攻打常州城。進駐了護王府。一天夜晚,他聽到不遠處傳來金屬的撞擊聲,鏗鏗鏘鏘,時續時斷,便循著響聲走了過去,發現一匹馬正在吃草,原來是馬籠頭的鐵環與馬槽相碰撞發出的聲音。劉銘傳提著燈籠細看馬槽,見四面有精美的紋飾,再讓馬夫把馬槽清洗干凈,又發現了盤底部還有許多文字。他深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寶物,隨即派親信把馬槽送到合肥老家即現今的劉老圩。他極為珍惜此盤,特為其建了一亭子,后來還著了一本《盤亭小錄》,記載了盤的經歷、形狀和銘文等。

    由于走漏了消息,被皇帝權貴得知,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派人來說,愿出重金購買此盤。劉銘傳見狀為防不測,指使人將盤埋藏起來。到了民國時期又有強人知其物,挖地尋寶未有結果。后又有日寇去勒索,劉家后人挖地數尺,把盤深埋后遠走他鄉。國民黨省主席劉品仙也曾派人脅迫劉家后人,挖地找尋仍無結果。到了解放初期,劉氏子孫才把寶盤挖出,獻給了國家。

    虢季子白盤制作精良,造型奇偉,似一個大浴盆。器長1.32米、寬0.83米、高0.41米;重約230公斤。盤沿近長方形,四側面各有兩個獸頭,口銜銅環??谘叵嘛椄[曲紋,下為粗獷質樸的波帶紋,四足呈矩形。整個器型端莊厚重,氣勢雄偉。盤底有銘文110個字,文字記載了虢季子白奉周宣王之命,征伐、抵御敵人進犯中原的經過。銘文語言洗練,句式工整,富有韻律。

    經考證,此盤為周宣王王室鑄器。它是研究我國西周奴隸制社會歷史、政治、軍事的重要資料,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盤。(賈文超) 稿件來源:石獅日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