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掘古文化遺址罪第一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03]
上篇:佛頭失竊案全揭秘
2003/12/03 20:02 新浪傳媒 從濟南往南約20公里處,在群山之中有一座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亭閣式古塔,名叫四門塔,它是國家第一批公布保護的一級文物。四門塔始建于隋朝大業七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 的歷史。塔內,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石雕佛像,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是其中一尊石雕佛,為東魏武定二年楊顯叔為其父忌日所造?!?
由于四門塔的藝術價值,數不清的國內外游客幾乎都到此塔參觀這幾尊石雕佛像。
然而,1997年3月7日這天,罪惡之神也降臨到這座佛塔,一夜之間,珍貴的石雕“香積阿”佛像佛頭被人一錘敲下,拿去賣了。
斗轉星移,五載春秋,下落不明的“香積阿”佛頭終于重返人世,即將重歸故里。這五年間,警方的偵破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三名逃之夭夭的主要案犯被繩之以法,其中一人已經伏法。
悲情的“香積阿”終于可以得到些許的撫慰了。
“香積阿”佛頭不見了,只見塔門大開、鐵鎖委地、石屑散落
1997年3月8日清晨,四門塔文管所職工李春友像往常一樣,提前來到塔門口上班。剛到塔門口,他就感到不對勁,因為頭一天下班時,塔門明明是鎖好的,可現在塔門卻四敞大開,平時鎖門的那把大鎖,零亂地散落在地上,再看塔里面,木門也被人撬開了。李春友撲進塔內,只見昔日那個身披紅袈裟,慈眉善目的“東方香積阿”佛只剩下了半截身子,頭不見了,袈裟也被撕爛了,地上滿是散落的石頭碎屑……
一時間,國內許多媒體紛紛披露此事。濟南警方立即成立了專案組,全力破案。
而此時,在河北省寧晉縣,卻有一幫人正在為盜得佛像而商量如何脫手賺大錢。
一錘下去輕易得手,開著“東風”,闖到山東,夜里行動
盜竊“香積阿”佛頭的正是李栓群一伙河北省寧晉縣的農民,他們都有販賣文物的經歷。
1996年,李栓群的二哥李栓輝和其五弟小舅子來山東販賣文物。在交易過程中,李栓輝認識了一個“大個子”,此人30多歲,自稱住在離濟南四五十里遠的一個小村子里,一次喝酒后,“大個子”醉醺醺地對李栓輝講,要想賺大錢,在濟南就有,就看你敢不敢干。濟南四門塔有尊石頭佛像挺值錢,和西安兵馬俑一樣,而且地處山區,雖是旅游勝地,但晚上卻沒人管,極易下手。
李栓輝等回到河北寧晉縣后,便對幾名同伙說了此事。李栓輝、柳明奇等八人一商量,干。他們便坐著楊英利的東風131汽車直奔山東濟南而來。
到濟南后,他們先找到了那個“大個子”,讓他帶路?!按髠€子”帶他們竄到四門塔,李栓群等人買了幾張票進去看了佛像,挺滿意。這一次,他們到四門塔雖然沒有得手,卻熟悉了地形、路線。
回到河北寧晉,過了不久,到了1997年春節,李栓群兄弟、柳明奇、楊英利四人定下了行動方案。1997年3月7日早晨,四個人開著楊英利的東風車上路了。
到了晚上11時多,他們把車開到四門塔附近。李栓群、李栓輝、柳明奇下了車,讓楊英利把車開到前邊一個地方等他們。隨后,李栓群三人提著工具到了塔跟前,不一會兒門鎖被撬開。
他們最后選定向“香積阿”佛下手,李栓群、柳明奇爬到放佛像的石臺上,柳明奇在右邊用大錘砸,李栓輝則在下邊用手電照亮,柳明奇原想石佛很難弄,使足勁狠狠地朝石佛砸了過去,誰知,只砸了一下,佛頭就掉了下來。三人輪換著扛著佛頭下山,與停在路邊的楊英利會合,連夜返回寧晉。
6萬元就賣了國寶,每人分得1萬元贓款
時間過得飛快,距離“香積阿”佛頭被盜過去了近一年多。在這段時間里,濟南警方一刻也沒有放棄對案件的偵破工作。同時,濟南警方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了協查通報。
1999年9月8日,濟南警方接到河北警方的通報,一封群眾來信反映,有人在販賣文物,信的內容正與濟南四門塔佛頭失竊案有關。信中說,河北省寧晉縣高莊河鄉丁村柳明奇、李栓輝等人從山西長治弄回來一個石佛頭,后來佛頭被一個大約30多歲的廣州人買走了。
信中所說的佛頭與丟失的“香積阿”佛頭驚人的相似,濟南警方聽到這個消息十分興奮,濟南歷城區公安分局立即派刑警趕往河北寧晉縣了解情況。然而,當民警到達寧晉縣時,柳明奇等人早已不知去向。
隨后,兩地警方又深入群眾了解情況,得知有重大盜竊嫌疑的楊英利正在廣州市一家電市場托運部干裝卸工,濟南刑警立即揮師南下,在廣州警方的配合下,1999年9月2日將楊英利抓獲。
就地突審,楊英利對1997年3月8日盜竊四門塔石佛像一事供認不諱,并交代了李栓群的去向。2000年2月20日,李栓群在自家菜地澆水時被警方戴上了手銬,押回濟南。
據李栓群招認,他們四人在盜回“香積阿”佛頭的當天,將佛頭藏在柳明奇家中。幾天后,柳明奇打電話把李栓群、李栓輝、楊英利叫到家中,說佛頭被一個南方人用6萬元買走了,他們每人分到1萬多元錢。
至此,“香積阿”佛頭失蹤之謎終于揭開。然而,同案犯李栓輝、柳明奇卻畏罪潛逃。此時,那顆珍貴佛頭尚不知下落,人們憂心忡忡。
東躲西藏相繼落網 家門口銬住第三個案犯
行程十萬里 歷時四年多
2000年12月9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李栓群、楊英利盜竊國家一級文物“香積阿”佛頭一案進行了判決,以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判處李栓群死刑,并罰金2萬元;判處楊英利無期徒刑,并罰金1萬元。
判決后,同案犯李栓輝惶惶不可終日,先后躲藏到新疆等地。案件的偵破一直在繼續,李栓輝和柳明奇被濟南警方上網通緝。
法網恢恢……
從1997年“香積阿”佛頭被盜,濟南警方組成專案組,為偵破此案,行程已達10余萬公里。
2001年12月1日,濟南市刑警支隊二大隊趙建凱中隊長和3名偵查員獲得信息,李栓輝有可能回家探親,警方立即趕赴河北省寧晉縣,將李栓輝抓個正著。
有人曾鋸過佛脖子這之前,已有人染指而未遂
李栓群、楊英利盜掘古文化遺址成了新刑法頒布之后,中國第一例以此罪名被起訴的案件。陜西省、河南省也曾發生過盜竊佛頭案,但當時公訴人都是以盜竊罪起訴的,最后也是以盜竊罪論處。新刑法加大了對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家對文物保護所下的決心。
此案再次敲響古文化遺產的警鐘。據了解,濟南四門塔除了白天有一個照相的職工看守外,晚上游客走后便鎖上門無人值班了。
據案犯李栓群交代,他們在用大錘敲打“香積阿”佛像時,發現佛像脖子上有較明顯的鋸痕,這說明,“香積阿”佛在李栓群他們到來之前便有了被盜未遂的經歷了?!∽詈笠幻`賊仍未歸案佛頭流失五載終于要回家鄉
至此,神秘的“香積阿”佛頭被盜案似乎可以畫上句號,然而,截至目前,此案還有一名案犯柳明奇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根據柳明奇的同案犯交代,佛頭交易的操作者正是柳明奇?!跋惴e阿”佛頭如何流落海外、輾轉漂泊仍然是一個尚未解開的謎團。但是,罪惡昭昭終有期?!缎滦谭ā芬呀浖哟罅藢ΡI竊、販賣文物的打擊力度:
《新刑法》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溯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觸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做出生效的判決,繼續有效。
《新刑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挖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犯罪的補充規定》: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以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無期或死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第一項: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第四項: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并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四門塔佛頭被盜案件的五年偵破告訴人們,只要犯下罪行,無論逃到哪里,潛逃多久都將最終落入法網。
中篇:佛頭牽動兩岸情
雕刻技藝精湛,神韻堪稱經典 兩道鋸痕讓人痛心
位于濟南市歷城區神通寺四門塔,建于隋煬帝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被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中華第一石塔"之譽。塔心柱四面都有石佛像四軀。1997年被盜而流失海外的那尊佛陀頭像即是位于佛塔東壁的“香積阿”佛頭像,又名智慧之佛。
“香積阿”佛頭像的歷史意義自不必贅述,那么其藝術價值幾何呢?山東大學教授、著名美術考古學專家劉鳳君說:“在同時代佛教造像中,被盜佛頭堪稱經典!”
劉教授介紹說,盡管石質很硬,但佛頭雕刻得細致入微,五官部位準確,螺髻紋清晰可辨,腦后發髻也細到能數出個數?!胺鹣竦拿既缌~,目如彎月,通天鼻,垂肩耳,面相方圓,含蓄之中給人以大慈大悲的神韻。從這種靠五官功所巧妙處理出的自然溫馨效果和富貴相,可推測出當年雕塑師運刀的嫻熟且快慢適中。中國藝術以形傳神,這是現代造假者很難模仿的,也是辨別真假佛像的關鍵?!?br/>
劉教授特意提到“香積阿”佛的脖子。他指著照片上佛頭脖子上的鋸痕告訴記者:“脖子上有三道折紋,這符合佛教造像的特點。從這上面的兩道鋸茬分析,盜像者第一次從佛像脖子右側下鋸時,只深入了一點點,后來又轉到佛像脖子左側下鋸,由于石質太硬,盜像者最后顯然是放棄了電鋸,而用錘子或其他重物將佛像脖子敲斷后盜走?!?br/>
據了解,古時候,佛教造像大體要經過如下工序:一是選料,石質能否經得起千百年的風化,是否經得起打磨需要精挑細選;二是“開大荒”,即確定佛像的大體高度和輪廓;三是“開小荒”,即雕鑿出佛像大體形象;四是細刻畫,主要是對面部五官進行細致雕琢;五是打磨,用皮子等打磨物品對佛像面部及周身進行進一步處理,指導彰顯出佛像神韻。
接到赴臺邀請 開始遍尋石料 石樣揭開佛像身世
今年4月26日,劉鳳君教授正式接到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圣嚴法師發來的征求赴臺鑒定佛像的函。要證明該佛頭是否就是失竊佛頭,佛像石料成為關鍵因素。
四門塔佛像產自何處?此前人們據傳說以為是從河北運來的。而在為赴臺灣鑒定佛頭真偽做準備時,劉鳳君教授卻對此產生了質疑。
這么重的佛像要從河北千里迢迢運到歷城神通寺得花多大的氣力?根據山東古代的造像歷史,神通寺傍水依山,時人應該在當地就近取材才對,不可能舍近求遠。
為了印證此事,今年上半年,劉鳳君教授先后數次趕到四門塔,會同四門塔管委會副主任劉繼文等人在當地翻山越嶺考察石材,最終找到和丟失造像質料相同的石材。
劉教授一邊向記者展示他在四門塔附近采到的石頭樣本,一邊說:“這塊石頭與我拿去臺灣的石頭樣本原本是一體的,是我自行將其一分為二的?!?br/>
找到與造像相同的石料,不僅是丟失佛頭驗明正身的有力佐證,而且意外地證實了四門塔佛教造像的石材來源,對研究當時濟南地區佛教造像的歷史可謂是揭開了一個大謎團。
地質專家幫助鑒定,佛頭石質系火成巖
劉教授笑著說,他判定佛頭與樣石相一致,主要是根據石質對比得出來的。至于樣石屬何種石質,這超出了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得請地質專家鑒定。
說曹操曹操到,話題還沒有結束,劉教授家的電話鈴響了,與劉教授素不相識的劉長生先生打來電話,詢問佛頭石料性狀,說自己是在冶金地質局長期從事地質工作的,想幫劉教授判定一下佛像石質。當他聽說該石料呈清白色,間有鐵銹色斑點,內含石英明顯時,劉長生先生說,從該石料的性狀即產地描述基本可斷定,在石質上應為火成巖。
密室供奉,期待復位鑒定映射學者情懷
“1997年,佛頭剛失竊時,我曾親自到現場察看,看到無頭的佛像被人們用紅布包著頸項,當時最貼切的感覺是痛心疾首。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在臺灣見到失而復現的佛頭時,我當時心情激動得無法形容?!闭劶白畛跻姷絹G失佛頭的感受,劉教授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劉鳳君是中國美術考古學的學術帶頭人。從1978年北大畢業分到山東大學后,他就一直致力于山東佛教造像的調查和研究。對山東的佛教造像藝術可謂是一往情深。
丟失佛頭被安置在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密室里。今年7月19日,劉鳳君教授到達該基金會后,有關人員第一次將佛像拿出來讓他進行鑒定,足見該基金會對佛陀頭像的敬重。
據說,1997年佛頭失竊后,輾轉漂流到國際市場,臺灣一位熱愛佛教的人士花重金購得該佛頭,將其捐贈給臺灣佛教組織——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該基金會董事長圣嚴法師聞悉此佛頭可能是四門塔所丟失的佛頭后,便產生將其復歸原位的想法。于是托人與深諳美術考古的劉鳳君教授接洽,邀其赴臺對佛頭進行鑒定。
“去臺灣的路上,我就在想,人家既然讓我去了,一定得看個仔細,說出來個究竟?!眲ⅧP君教授說。事先,他將四門塔無頭佛身上各部位尺寸都用繩子細細加以測量,并把做好記號的繩子隨身攜帶。
經過遠視、近視,佛像石質、神韻、雕刻刀法等諸方面綜合考證,劉鳳君最后確證,這就是當年四門塔丟失的佛頭頭像。
近幾年,劉鳳君教授與臺灣的學術交流頻繁,此前曾三度赴臺灣各大學進行學術演講。從今年3月份,他意外獲悉流失海外的四門塔佛頭的下落后,大部分時間便投在了佛頭身上。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我的學科研究內容,分內之事,責無旁貸?!?br/>
讓丟失的佛陀頭像重歸故里、與佛身重合,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宗教、文化、歷史諸方面的文化交流。人們期盼著這激動人心的一刻早日來臨!
下篇:四門塔“翹首”盼佛頭
在海外,四門塔的名氣早已蜚聲八方。那么個小小的彈丸之地何以獲得如此殊榮?這一點,參與四門塔佛頭捐還事宜鑒定往來的四門塔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繼文頗有見地。在其與山東大學劉鳳君教授一同赴臺的幾天內,他以一位文物保護與管理者、一位攝影愛好者、一位經歷佛像失而復得全過程的見證人的多重身份,進行著他有史以來最難忘懷的文化交流。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他興致勃勃地講述了赴臺前后的經歷。
比四門塔還早60年的佛像“鎮塔之寶”惜乎身首異處
1997年4月,四門塔東壁佛頭像被盜一個月后,劉繼文正式走馬上任,擔任景區文物管理所所長的職務,接管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作為經歷“國寶”失而復得全過程的見證人,百感交集的他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上任時首先感覺到的就是無比的壓力?!碧崞鹉羌浾痼@整個文物界的失竊案,劉主任不無感慨。他介紹說,別小看神通寺遺址(包括四門塔、九頂塔、千佛崖、龍虎塔)這塊彈丸之地,它可是曾兩次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能引起國家的如此重視,在全國都罕見。在1972年四門塔的兩項重大考古發現中,一是發現舍利函,另一則是發現塔頂石拱板上刻有“大業七年造”的字樣,即隋代(公元611年)后期建造。至被盜前,東向佛頭一直是四門塔內四尊背壁佛造像中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美的石像。而根據東向佛座題記上的文字記載,該尊石佛的雕刻時期比四門塔的建造還早60年!
景區文物頻遭覬覦 復制品令人扼腕嘆息
正是擁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無與倫比的研究價值,東向佛頭的丟失讓當時從分管文物工作的副省長到公安人員到文物管理局再到景區管委會的每個人都心急如焚。一時間,協查辦案的文物專家和負責破案的公安人員等上百人不分晝夜守在案發地調查取證,并多次赴外地追查、緝拿犯罪分子。初來乍到的劉繼文更是感到了強大的工作壓力,長期以來,如何防止景區其他文物再遭劫難成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景區內的文物一直是盜賊覬覦的目標,在佛頭竊案發生后,景區的保衛人員增加了幾倍,黑漆漆的塔前有了照明燈光,雖然偶爾也能遇到夜間鬼鬼祟祟前來“踩點”的探子,但嚴加防范的陣勢沒讓一個嫌犯得逞。
1999年,該案宣布告破,罪犯落網。然而,丟失的佛頭尚無下落,失去面容的佛身仍空空如也。1997年秋季,四門塔已經對外開放,每每游人經過,都會聽到不由自主的聲聲嘆息。為了恢復佛身的完整,景區管委會請來曲阜的石藝雕刻技工,按照佛頭的資料照片和塔內西向佛頭的神態復制了一尊佛頭并鑲了上去?! ?br/>
提起山東大學的劉鳳君教授,劉繼文稱自己是他的學生。1995年,在一次文博系統的培訓班上,他被劉教授的一次講座深深吸引,從一開始的簡單咨詢,到后來劉教授在四門塔考古發現中的具體指導,兩人便慢慢熟絡起來。今年4月底,劉繼文接到劉教授的電話,稱佛頭有下落了,而且完全有完璧歸趙的可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使他徹夜未眠。隨后,在劉教授到四門塔的考察中,劉繼文就一直陪同下來,拍照、記錄,與劉教授一起分享著一個又一個發現吻合樣本的愉悅,盼望著那個令人激動的時刻的到來。
四門塔景區管委會代表細說赴臺事
鑒定簽名讓人難忘
今年7月18日,劉繼文作為四門塔景區管委會的代表,陪同劉鳳君教授來到了臺灣。經過一番交流,劉繼文發現四門塔早已蜚聲海外。1920年,日本出版的《世界美術全集》中就曾詳細刊登過相關文章。臺北藝術大學的林保堯教授更是盛贊道,“古樸簡潔的單層石塔造形堪稱中國塔的母形”,與趙州橋同為隋代典范建筑。抵臺第二天,劉鳳君教授開始了細致縝密的鑒定工作。在這耗時將近一天的甄別過程中,劉繼文親歷并拍下了每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歷史時刻。他說,劉教授的比對工作十分嚴謹,在這一天內,分別從佛頭的時代特點、石材和石質、雕刻技法、風化程度、鋸溝鋸痕、頸部周長等一一對照。劉教授一邊測量,一邊為參與現場鑒定的專家及友好人士進行講解,得到眾人的一致認同。鑒定完畢,就在劉教授現場出具鑒定證書,并鄭重在蓋印“山東大學”刻章的鑒定書上簽名的一剎那,所有在場人員都激動不已,仿佛大家的心都凝到了一起,欲為譜寫海峽兩岸人民的友誼新篇章而共同慶賀。
老家人赴臺迎接 臺法師送佛返鄉
四門塔“翹首”在等待
直到9月19日,四門塔稀世珍寶佛頭即將被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無償捐還的消息才被媒體披露。這樣的好消息緣何要在兩個月之后才作公布?劉繼文主任介紹說,在鑒定會過后,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與劉教授雙方舉行了一次座談會,專門就具體捐還事宜進行商榷。作為兩岸文化交流中史無前例的大事,為了慎重起見,雙方一致認為在等到相關批文下達前應保持沉默,以爭取有關行政部門的更大支持。在雙方的積極努力下,9月19日,將石佛頭像歸還山東的動議獲得批準。此事披露后,各大中文新聞網站相繼轉載,消息不脛而走。喜訊傳到佛像的濟南老家時,更是讓人喜不自禁。
提到如何迎接佛像回歸的問題,劉繼文不由自主地停頓下來,說這也是他久久不能平靜的另一個原因。他說,此事已得到省、市、區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正在緊急研究部署迎接佛像回歸方案。屆時,山東老家將派專人赴臺迎接,并在四門塔舉行隆重的迎接儀式,臺灣法鼓山圣嚴法師也將親自護送佛像歸鄉。目前,相關事宜還在進一步討論中,預計佛像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能夠返回家鄉。
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尊完整的東向佛造像將重現四門塔。(發表于2002年9月23日生活日報,與記者雍堅、劉英、李冉、山東工人報記者張玉玨合作完成)
附:四門塔佛頭回家了
本報濟南12月17日訊(記者雍堅)今天下午,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十余人,專程護送已流失海外多年的濟南市四門塔阿閦佛石雕佛首來濟,將其正式送還給四門塔文物管理委員會。
阿閦佛石雕佛像位于四門塔內東側。四門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亭閣式單層石塔,因四面各有一拱門而得名。該塔興建于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內圍繞著塔心柱在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尊石雕造像。四門塔、塔內造像與其附近的龍虎塔、千佛崖摩崖造像等組成了一組具有濃郁的隋唐時期佛教藝術風格的景觀,每年都吸引不少海內外學者、游人前來游覽、考察。1997年3月,阿閦佛佛首被犯罪分子盜走。案發后,我公安部門投入大量警力偵破,并先后將作案人員抓獲法辦,但佛首幾經輾轉已流失海外。
2002年年初,臺灣法鼓山圣嚴法師收到幾位弟子捐贈的數年前在海外購得的一尊石雕佛頭像,經請有關專家鑒定,這尊古石雕佛頭像即為山東濟南四門塔失盜的阿閦佛佛首。為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展現歷史文物原貌,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決定將其送還四門塔,使阿閦佛得以身首復合,重現昔日神采。作者:朱德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