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山考古改寫5000年長江文明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02]
四川營盤山遺址聯合考古隊經過三年多的考古發掘,新發現了一處距今5000年的營盤山遺址。岷江上游這一大型中心聚落遺址是長江上游地區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時代最早、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大型中心聚落,它代表了5000年前整個長江
上游地區文化發展的最高水準。
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研究一部副主任陳劍副研究員介紹,為配合《四川文物地圖集》的編寫工作,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及茂縣羌族博物館組成營盤山遺址聯合考古隊,從2000年6月以來對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省汶川、茂縣、理縣、松潘、黑水五縣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考古調查,勘探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發掘面積近200平方米,共計發現了84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及遺物采集點。
陳劍稱,營盤山遺址周圍還分布著數十處時代相近或略有差異的中小型聚落遺址,它們共同組成了一處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的大型遺址群,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聚落體系,如此規模的遺址群在長江上游地區極為少見。
三年來的調查、勘探及試掘工作獲得了非常豐富的實物資料??脊抨牥l現的新石器時代遺跡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殉人坑8座、窯址4座、灰坑140余個、灰溝及灶坑13座等,還在遺址中西部發現一處大型類似于廣場的遺跡,充分證明了營盤山遺址是岷江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大型中心聚落遺址之一。
陳劍說,這些實物資料較為清楚地揭示了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基本面貌,可以初步建立起該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距今6000年至4500年)的文化發展序列。
此外,聯合考古隊還在營盤山遺址清理了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石棺墓100余座,同時期的房屋基址多座,出土陶器、銅器、石器等各類文物上千件,較大程度地豐富了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內容。經勘探發現,在遺址總面積15萬平方米范圍內還分布有近6萬座規格各異的石棺葬,規模屬國內罕見。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蔣成副研究員表示,以營盤山遺址為代表的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一種新發現的以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土文化因素為主體成分,同時吸收了多種外來文化因素的地方文化類型。
營盤山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茂縣,距縣城3公里,距成都約215公里,正處于成都至九寨溝旅游線的中間。鑒于營盤山遺址是目前發現的該類型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考古工作規模最大、發現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故此而將這類遺存命名為“營盤山文化”。從已有的考古工作成果看來,這類遺存的文化遺址目前在四川松潘縣、黑水縣、茂縣、理縣、汶川縣境內岷江及其支流兩岸的河谷臺地上均有發現。
2003年,國家文物局批準營盤山遺址進行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正式發掘,這也是阿壩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項考古發掘工作,這項發掘工作目前正在緊張進行之中。(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